新疆网讯(记者李晓青 通讯员阿巴百克力·阿不力米提)冬季严寒干燥,昼夜温差大,增加了校园食品安全风险。近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营养与食品安全科针对性发布校园食品安全的“防护指南”,为公众筑牢健康防线。
气候带来的影响首先体现在食材储存与加工环节。乌鲁木齐秋冬室外严寒,一些人误将“户外低温”当作“天然冰箱”,把蔬菜、牛羊肉等食材随意放在室外储存,殊不知夜间低温可能导致食材冻伤变质,反复冻融会破坏食材细胞结构,汁液流出后更易滋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而室内保温设备(如保温餐台、汤桶)若清洁不及时,油污和食物残渣在温暖环境下会加速细菌繁殖。
此外,常见的手抓饭、大盘鸡等热菜,若二次加热不彻底(尤其是大块牛羊肉),中心温度未达70℃以上,容易引发肠胃不适;凉拌皮辣红、老虎菜等凉菜,若制作时与生肉案板、刀具交叉使用,或在制作后存放时间过长,李斯特菌等耐寒致病菌在低温环境下仍在繁殖。
与此同时,校园周边的“热乎特色小吃”也可能暗藏风险。例如,部分摊贩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食材来源不明,原料可能临近过期;炸串等小吃摊的油可能反复使用,导致油脂劣变,产生有害物质;且食材可能因“追求快出餐”而未彻底炸透,中心温度不足,难以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而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部分学生饭前洗手容易“敷衍了事”,不彻底清洁就抓食物;偏爱辛辣刺激的零食,如辣皮子馕、辣条等,忽略了蔬菜和水分摄入,导致肠胃负担加重。
针对这些风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营养与食品安全科专家提示,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时,要优先选择热气腾腾的现做菜品,避免购买放置时间过长的凉菜、卤味;若发现饭菜有异味、色泽异常,立即向食堂管理员反映。就餐时务必用流动水+肥皂洗手20秒以上,使用消毒后的餐具。
家长则要引导孩子牢记“三不买、三优选”原则。
“三不买”:不买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油炸、烧烤类食品;不买无生产日期、无厂家、无许可证的“三无”热饮;不买临近过期的散装零食。
“三优选”:优先选择苹果、香梨、葡萄等应季水果,以及原味巴旦木、纯牛奶等健康零食;优选有独立包装、标注清晰的食物;优选校园便利店、正规超市购买的食品并保留购物小票。
若食用食品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要第一时间停用可疑食品,避免症状加重,然后尽快前往就近的正规医院,告知医生食用的食品名称、时间和症状,最好携带食品包装或剩余样本。同时,留存所有就餐凭证和食品样本。若问题出自校园食堂,立即向学校反映,并可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