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不仅威胁血糖健康,其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更是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在玉林,有一位眼底病专家正用他的专业与坚守,为无数“糖友”守住视力防线——他就是华厦眼科广西区眼底病科牵头人、玉林华厦眼科医院眼底专家宋昊刚博士。
专家简介:
宋昊刚
玉林华厦眼科医院眼底科专家/副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神经眼科学组委员
全国非公医疗眼科影像学组委员
武汉市江岸区科技领军人才
主要擅长眼底外科,包括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复杂性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兼顾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
从“跟跑”到“领跑”:二十年磨一剑的眼底外科专家
2001年,宋昊刚本科毕业入职黑龙江省三甲医院眼科,彼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将与“眼底病”结下一生的不解之缘。
为攻克一些眼底病技术难题,宋昊刚开启了“双轨并行”的成长模式:一边扎根临床,在导师指导下主攻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核心技术的规范化操作;一边埋首实验室与文献堆,从细胞层面探究眼底病变的分子机制。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后,他并未满足于已有经验,而是继续向更高峰攀登——前往广州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微创玻璃体手术技术(23G/25G)、抗VEGF药物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及多学科协作(MDT)的疑难病例讨论模式。他深刻意识到,眼底手术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绣花功夫”——每一针的力度、每一步的操作顺序,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终身视力;眼底外科医生的目标,不仅是“治好病”,更要“保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带着这份追求,宋昊刚回到黑龙江,成为省内较早开展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医生之一。
![]()
科研创新:从临床问题出发,做“有温度”的探索者
如果说手术台是宋昊刚的“主战场”,那么实验室与学术论坛便是他推动行业进步的“第二阵地”。他始终坚信:“真正的好医生,既要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为后来者铺平道路。”
针对眼底病诊疗中的痛点,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创新研究: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仍需手术的难题,通过分析数百例病例数据,提出“药物预处理联合精准手术时机选择”的优化方案;针对复杂性眼外伤中视网膜复位困难的问题,改良“内界膜填塞+激光光凝”的联合术式;针对难治性黄斑水肿,在全国指南基础上加以个性化治疗,结合黄斑区血管密度观察,使许多常年求医无门的患者得以康复。
这些成果并非“纸上谈兵”——2010年,他在黑龙江省三甲医院工作期间,凭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微血管病变机制研究”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复杂眼外伤玻璃体手术关键技术应用”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近十年,他在《中华眼底病杂志》《ocular immunology and inflammatio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将科研成果“反哺”临床:每当有新的研究成果出来,第一时间在科室内部开展病例讨论会,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基层医生分享经验,“让好的技术‘流动’起来,才能真正惠及更多患者”。
此外,宋昊刚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曾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年会、全国非公医疗眼科高峰论坛等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分享“微创玻璃体手术的细节把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程管理”等临床经验。作为全国非公医疗眼科影像学组委员,他致力于推动非公医疗机构眼底影像设备的普及与规范化使用,“只有设备用得好、数据读得准,才能让基层医生敢看、会看眼底病”。
![]()
以专业为纽带,织就八桂眼底健康守护网
2025年,宋昊刚加入华厦眼科,担任广西区眼底病科牵头人及玉林华厦眼科医院眼底科医生。广西地域广阔,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许多眼底病患者常因就诊不便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为破解这一难题,宋昊刚主动肩负起“技术赋能”的使命——作为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广西区域的眼底病专家,他定期前往南宁、贵港等地的眼科医院坐诊,将省级医院的先进诊疗技术带到基层。他感慨道:“每次异地看诊,总有一些患者的情况让我深感心疼。”
宋昊刚不仅坐诊手术,更注重“授人以渔”:为医院年轻医生开展“眼底病诊疗规范”培训,分享“微创手术技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识别”等实用经验;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协助其他市级医院处理复杂病例,让患者在当地就能获得“省级专家级”的诊疗建议。
“眼科医疗的公平性,体现在让每个患者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都能获得及时、专业的救治。”宋昊刚说,“我的脚步可能会很忙,但只要能让更多患者留住光明,一切都值得。”
用专业与温度,书写“光明答卷”。从广西省会城市到各地市,宋昊刚的诊室里总有不同背景的患者。他的诊疗风格始终如一:专业严谨却不失亲和,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用耐心的态度倾听诉求。
责任背后,是宋昊刚对“医者仁心”的坚守——他始终相信,医学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情感的联结。而玉林华厦眼科医院眼底科,在他的带领下,也正从“技术高地”向“有温度的守护者”不断迈进。
从白山黑水到邕江之畔,从手术台的无影灯到学术会议的讲台,宋昊刚用二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眼底病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这位“眼底病科研创新尖兵”将继续以匠心破局,用创新点亮更多光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