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那叫一个雷厉风行,下手没半点含糊。短短几年下来,俄罗斯海外的3000亿美元资产被冻结,大多还存在欧洲的金融机构里。
到了2024年,七国集团更离谱,琢磨着用这些冻结资产的利息给乌克兰放贷,一出手就是500亿美元。2025年欧盟又加码,想拿这笔钱当担保,给乌克兰弄1400亿欧元的“赔偿贷款”。
![]()
可转头看2024年底波罗的海的中国船只事件,西方嘴上喊得震天响,什么“混合战争”“刑事破坏”的帽子往头上扣,实际行动却软了半截,最后还是乖乖放行了。同样是面对西方,为啥待遇差这么多?
西方制裁手段层层加码
俄乌冲突刚开打的时候,美国第一时间就把俄罗斯踢出了SWIFT国际支付系统,这招够狠,直接掐断了俄罗斯不少金融通道。欧盟也没闲着,一波接一波的制裁跟赶趟似的,到现在俄罗斯扛着的制裁项目已经超过一万项,规模着实吓人。
![]()
被冻结的3000亿美元里,大部分是俄罗斯央行存在欧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像债券、现金这些都算在内,其中差不多90%都由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管着,每年光利息就能有30亿欧元左右。
2024年6月,美国财政部先拍板,把第一批利息钱转给乌克兰。7月欧盟也跟上,转了1.5亿欧元,说是给乌克兰搞军事和重建。
俄罗斯当然不乐意,在国际上多次抗议,说这就是明抢。可西方压根没当回事,反而变本加厉。2025年10月欧盟理事会开会,对用冻结资产担保贷款的方案越聊越起劲,比利时作为资产托管的主要国家,还在跟欧盟掰扯具体细节。
![]()
西方这算盘打得真响,一边用经济手段削弱俄罗斯,一边拿俄罗斯的钱帮乌克兰,妥妥的一箭双雕。俄罗斯央行资产被扣后,国内经济调整了好一阵子,能源出口也受了限制,连些寡头的游艇、豪宅都被没收了。乌克兰拿到钱,军事上能喘口气,重建项目也能接着推进,俄罗斯这亏吃得着实不小。
西方顾虑重重不敢动手
咱们再看“伊鹏3号”的事,2024年11月17号、18号那两天,波罗的海两条重要的海底光缆突然坏了,一条连着力陶宛和瑞典,另一条连着芬兰和德国,而且都在瑞典的专属经济区里。这一坏可麻烦了,芬兰全国通信都受影响,网络延迟得让人着急。
![]()
瑞典负责调查,很快就盯上了中国散货船“伊鹏3号”,因为航行记录显示,事发时就它一艘船经过那片海域。这艘船从俄罗斯乌斯季卢加港出发,要回中国,结果被丹麦派军舰堵在了卡特加特海峡。
当时丹麦首相放话,说就算证明是蓄意破坏也不惊讶,芬兰直接把这事定性成刑事破坏案,德国还跟着喊是“混合战争的一部分”,几个国家一起造势,想把责任推给中国。
![]()
中国外交部回应雷厉风行,一边强调要保障船只正常航行的合法权益,一边明确警告,没有许可就登船检查,这是非法行为。这态度摆出来,西方还真没敢乱来。“伊鹏3号”在海上停了好几天,丹麦军舰就在旁边守着,从头到尾没敢强行上船。
为了查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主动邀请德国、丹麦、瑞典、芬兰一起做联合调查。12月初这几个国家的代表先登船查看,到12月19号,瑞典警方得到许可后检查了锚具,发现第二锚有损坏的痕迹。
![]()
整个调查中,中国的配合有明确边界,瑞典说中方拒绝了部分请求,但调查始终没中断,最后船在12月21号复航,外交部提前通报了相关国家。
话说回来,这不是第一次出意外了。2023年10月“新新北极熊号”遇风暴抛锚,拖拽坏了管道和缆线,芬兰调查后认可了中方的意外结论。2024年8月中国也承认船只有责任,但确实不是故意的,涉事船长2025年5月已在香港被捕审理。这两次西方都没敢像对俄罗斯那样直接扣船没收,处理得明显温和多了。
![]()
实力对比决定了待遇差异
说白了,西方这种欺软怕硬的样子,其实就是看实力下菜碟。对俄罗斯,冻结3000亿资产不说,还直接用收益帮乌克兰,2025年还要推1400亿欧元的贷款计划,俄罗斯再怎么抗议也没用,经济确实被折腾得够呛。
可面对中国船只,西方再怎么喊得凶,实际行动却不敢出格,没敢强行登船检查,最后还是靠联合调查放行了。
![]()
这差距,说到底还是实力在撑着。中国经济体量大啊,2025年对欧盟的贸易额都突破8000亿欧元了,中欧班列一年也能开超过2万列。这种深度的经济绑定,欧盟要是对中国来硬的,不得先掂量掂量自己会亏多少?
军事上咱也不含糊,虽然在波罗的海周边没有直接的军事存在,但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高超音速武器部署这些动作,客观上也形成了威慑。西方心里门儿清,真把中国惹急了,后果他们扛不住。
![]()
俄罗斯虽然也是大国,但经济结构太单一,能源出口占比超过60%。外汇储备被冻结后,战略上能转圜的空间就小多了。西方正好抓住这个弱点,用制裁掐断金融命脉,再帮着乌克兰消耗俄罗斯的军事资源。
“伊鹏3号”和“新新北极熊号”能顺利解决,可不是西方良心发现,是中国的实力让他们不得不谨慎。从1993年“银河号事件”到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真是天翻地覆。
![]()
当年美国以“载有化学武器原料”为由要强行登船检查,那时候中国国力不足,只能妥协,船在海上漂了33天。而现在再遇到类似情况,中国靠外交博弈和法律手段就能让西方让步。
国际博弈中的长远考量
西方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不同套路,其实也说明国际秩序正在变。美国主导的那套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现在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这些平台,想推动建立一个以联合国为核心、能兼顾各方利益的新型国际秩序,这种“增量改革”的方式,慢慢也得到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认可。
![]()
这些年中国搞“双循环”战略增强经济自主性,搞军事现代化保障海外利益,都是在打基础。只有实力足够强,才能在规则博弈里占主动,推动国际秩序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