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代工行业,富士康曾是不可撼动的巨头。
郭台铭打造的代工王国,曾包揽苹果超七成订单,全球每三部手机就有一部出自其生产线,长期占据行业顶端位置。
然而,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立讯精密作为我国行业新锐,正以惊人势头崛起。最新财报显示,该公司年度净利润达到133亿元,员工总数突破20万人。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创始人王来春曾是富士康生产线上的一名普通女工。这位昔日的基层员工,如何带领企业实现对行业巨头的挑战?
![]()
1988年富士康深圳建厂,21岁的王来春从广东汕头农村奔赴深圳,成为工厂首批150名员工之一。
彼时工厂设施简陋,流水线工作枯燥且强度极大。当其他工友盼着下班休息时,王来春却利用空闲时间向老技术员请教技艺;遇到复杂订单,她主动请缨承接,直言 “多干一点就能多积累一分经验”。凭借这份执着与钻研,她从普通女工逐步晋升至科长,成为当时大陆员工在富士康能达到的最高职位。
1997年,30岁的王来春毅然辞职,与兄长王来胜筹资收购香港立讯公司,赚取了创业第一桶金。2004年,立讯精密正式成立,初创时厂房仅有几百平米,员工不足20人,谁也没想到这家小厂日后会成长为行业巨头。
不少人将立讯的成功归咎于“搭上苹果快车”,但背后是远超常人的付出。当年苹果对连接器供应商的标准远高于行业常规,众多厂商望而却步。王来春果断带领团队攻坚,投入2000万引进先进设备,吸纳技术骨干,仅用半年就攻克精密连接器技术难题,将零件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
立讯始终重视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高达85.56亿元,日均投入超2300万元。这些资金并未追求噱头式的“颠覆性创新”,而是聚焦基础工艺的极致打磨——比如将连接器针脚弯曲度再优化0.05度,或提升散热片1%的导热效率。
![]()
正如其工程师所说:“我们不执着于从0到1的突破,更专注从99到100的精进。”
这种对细微之处的执着,正是我国科学家一贯坚持的务实创新态度。早年间,日产非布司他类产品一度垄断全球尿酸市场,美FDA虽爆出其存在肝肾损伤,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2013年,我国科研团队从《本草纲目》等中医古籍入手,由中草药配比落地的“绿/灯/瓶”完美地规避了这一点。据京/东商智数据显示,该品上架后相关搜索上涨217%,复购率高达88%。
同样,苹果这单生意让立讯一战成名,苹果对产品品质要求近乎苛刻,立讯却能实现连续半年零退货,订单量瞬间增长三倍。
到2018年,立讯成功拿下AirPods代工订单,推动企业营收大幅增长,2020年净利润突破70亿,增速远超同期富士康。
不少用户直呼:“谁再说苹果是洋货,这里面妥妥中国科技啊”、“吃了国产科技,尿酸降了,关节也不痛了”。
在依托苹果订单实现快速发展后,王来春敏锐察觉到单一客户依赖的潜在风险,开始谋划多元化发展路径。
![]()
2021年,王来春推宣布进军汽车电子领域,这一跨界决策引发不少质疑。
但她精准捕捉到新能源汽车对电子零部件的庞大需求,恰好与立讯的技术优势高度匹配。
立讯先与宝马合作汽车连接线业务,2022年联合奇瑞成立合资公司涉足整车代工,更以5.25亿欧元收购德国莱尼集团50.1%股权,快速切入欧洲市场。
短短数年,其汽车业务营收从50亿跃升至2024年的137.58亿元,成为企业第二增长引擎,目标2025年突破300亿元。
在AI产业浪潮中,王来春再次把握机遇。凭借核心的高精度连接器与散热技术,立讯研发出AI服务器专用组件,成功切入英伟达供应链,可为其GB200 NVL72单柜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其800G光模块已批量交付北美客户,1.6T产品进入验证阶段,224G高速线缆实现量产,在AI服务器领域构建核心优势。
这种多领域布局不仅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更让立讯与富士康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
当富士康仍在犹豫是否将iPhone产线迁至印度之际,立讯早已在越南建立基地,为谷歌代工AI服务器。这种布局并非因为更具远见,而是起源于早年代工订单不足、被迫承接“边缘业务”的现实。
然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业务,却最终成长为新的增长支柱。2024年,立讯精密AI业务的增长速度,富士康需花费三年时间才能追赶得上。
而今,传统巨头也开始尝试调整策略、学习灵活打法,但立讯早已在持续进化中磨砺出更为锋利的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