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山无言
本文为深度观点解读,仅供交流学习
俄乌冲突的战场迎来一个重大转折点。红军城,这个东乌克兰防线的关键节点,被俄罗斯军队以17万兵力攻克。
很多人以为,这下俄罗斯要借势和中国结盟了,甚至一些西方媒体直接渲染“中俄同盟”呼之欲出。可没想到,俄罗斯政府火速出面“降温”,11月13日,通过外长拉夫罗夫,向全球宣示:中俄不必缔结同盟。
这场胜利之后的“冷处理”,其实透露了很多关键信息。俄罗斯赢了战役,却不敢说自己赢了战争。不仅如此,拉夫罗夫的这番话,其实远比表面听起来更有深意。
![]()
俄罗斯攻下红军城,拉夫罗夫通告全球
11月7日,红军城的战局基本定型,俄军在三面合围、连续进攻下,控制了城区大部分区域。
到了11日,俄军宣布拿下256栋城区建筑,乌军残部退守东部季米特洛夫地区,补给线被彻底切断。
红军城的易手,直接让乌东防线压力倍增,后方的米尔诺赫拉德和康斯坦丁诺夫卡等战略要地都暴露在俄军兵锋之下。
![]()
但别以为这仗打得轻松。实际上,这是一场双方都在极限消耗的残酷巷战。俄军虽然拿下城区,但伤亡同样巨大。
双方士兵在地下工事和夜间交火中,平均生存时间甚至不足4小时。俄军后勤压力空前加剧,大量兵力被迫用于守城和清剿残敌,弹药和物资消耗巨大,后续进攻能力受到限制。
更关键的是,这场胜利让西方议论纷纷,“俄罗斯在中国的帮助下才赢得了胜利”、“中俄结盟”成了热门话题。
![]()
乌克兰高层此前不止一次公开喊话中国,希望北京“出面影响俄罗斯”。于是在这种多方压力下,俄罗斯政府必须尽快亮明态度,既要稳住国际舆论,更要划定中俄合作的边界。
红军城刚被攻下,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通过意大利媒体高调表态:中俄不会缔结军事同盟,合作是基于“互信、平等、睦邻友好”的长期原则。
这番话,实际上是对近几个月外界各种猜测的正面回应,也是在向全世界划出“红线”。
![]()
其实,“中俄不结盟”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22年,中方就提出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框架。今年5月、9月的两次会谈,以及11月的定期会晤,都反复重申了这一原则。
也就是说,中俄的“不结盟”,是早就约定好的“君子协定”,绝不是哪次战场胜负决定的权宜之计。
拉夫罗夫这番“通告”,其实有多重考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回击西方“俄罗斯是中国附庸”的说法。
![]()
比如,今年9月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三次提及中国,甚至喊出“没有中国,俄罗斯什么都不是”。
西方媒体也不断借机施压,试图把俄罗斯描绘成中国的小弟。对于自尊心极强的俄罗斯来说,这种说法必须坚决否定。
同时,也是在守住中俄合作的“中立底线”。面对乌克兰外长10月公开声称“中国有足够影响力改变俄罗斯”的言论,拉夫罗夫必须明确表态,避免中国被迫卷入俄乌冲突。
![]()
这既符合咱中国的一贯立场,也有助于两国避免被西方联合制裁。
还有就是,俄罗斯要牢牢掌控冲突主导权,拒绝外部干预。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是有自己的战略计划的,完全不需要咱中国插手干预。
拉夫罗夫这时站出来,就是要告诉全世界:俄乌冲突由俄罗斯主导,并不需要第三方插手。
![]()
俄罗斯不是赢家,中俄不结盟的原因
表面上看,红军城的胜利让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动。可要说俄罗斯成了赢家,那就太天真了。这场冲突,给俄罗斯带来了不可逆的伤害。
俄罗斯国力因为这次冲突消耗极其严重。连续四年的高强度作战、被西方多轮制裁,直接导致俄罗斯外贸受限,能源出口渠道被压缩,民生和工业发展都受到明显冲击。
更别说大量青壮年伤亡,经济结构失衡,军工消耗挤占了本就有限的民用资源。
![]()
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也大幅恶化。北约趁机在东欧大搞“威慑之弧”,从黑海到波罗的海,新建了1400多个军事设施。
德国常驻军队进驻立陶宛,欧盟投入8000亿欧元实施“重新武装计划”,欧洲多国防务开支涨到GDP的5%。俄罗斯未来的安全压力,比战前只重不轻。
最令人难受的是,俄罗斯的国际空间持续被压缩。即便和中国合作稳定,但在西方主导的社会里,俄罗斯依然被孤立。
![]()
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制裁短期内根本无解,俄方战略重心被牢牢锁在乌克兰,全球影响力大打折扣。可以说,就算红军城插上了俄罗斯国旗,战争带来的消耗和风险,远远超出预期。
很多人疑惑,中俄关系这么紧密,为啥就是不结盟?其实,这种“不结盟”的模式,反而让双方都能更安心、更灵活地合作。
这是一种长期原则的延续。从2022年咱中国提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到今年多次高层会谈都在重申。这不是口头承诺,是写进了中俄合作的根本文件,成为双方互动的底线。
![]()
而且,双方的合作早已足够深入。田湾、徐大堡核电站项目顺利推进,人文交流、双向留学不断扩大,金融领域的多双边协作也持续走深。中俄合作不依赖军事绑定,反而更聚焦互利共赢。
不结盟的最大优势,就是灵活性高、抗风险能力强。这种关系能让咱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推动政治解决,不会因为“同盟义务”被拖下水。
对俄罗斯来说,也能保持自主性,不担心被任何一方过多影响。
![]()
拉夫罗夫的“不结盟”声明,不仅仅是对外宣示原则,也影响了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这个声明降低了局势外溢和升级的风险。西方想通过中国牵制俄罗斯的手法失效,
中俄不结盟让乌克兰、美国无法施压。俄乌冲突范围因此难以进一步扩大,外部力量再想插手,就得三思而后行。
还有就是可以逼着乌克兰回归谈判。红军城失守、美国不再无偿援助、中俄明确不结盟,三重压力叠加,让乌克兰战场上的主动权大幅下滑。乌方不得不重新考虑谈判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
更重要的是,这给全球秩序带来了新的方式。中俄“不结盟”却能高效合作,打破了“大国互动必须结盟”的西方模式。
总结一下,红军城的胜利并没有让俄罗斯“笑到最后”。拉夫罗夫“不结盟”的声明,反映的是俄罗斯战略上的清醒:“这场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
战争消耗了国力,恶化了安全环境,压缩了国际空间。俄罗斯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战争结束后争取主动。
未来,俄乌冲突不可能靠军事解决,最终还得回到谈判桌前。
![]()
那么,你怎么看拉夫罗夫这次“不结盟”通告?红军城之后,俄罗斯如何应对新一轮压力?中俄关系未来会不会有更进一步的突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一起聊聊你的观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拉夫罗夫:俄中关系坚持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也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分
2025-11-13 10:12·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