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当代工笔画领域,姚媛的宫扇作品如同一扇扇打开的时光之窗,将古典美学的雅致与当代艺术的细腻熔于尺幅之间。她以宫扇为纸,以笔墨为媒,在圆形、椭圆形的天地里,绘就了花的嫣然、叶的清翠、虫的灵动,更藏着中国传统文人的诗意情怀与审美哲思。
一、花韵流转:于工笔间见生命的鲜活
姚媛笔下的花,是宫扇上最动人的主角。看那桃花,粉白相间的花瓣层层叠叠,花蕊的鹅黄点缀其间,一枝斜出便带起满扇的春意;再看那荷花,或粉或白的花瓣舒展如纱,荷叶以墨色与青绿色晕染,叶脉清晰如网,一只蓝黑相间的豆娘停在花头,翅翼的纹路纤毫毕现,瞬间让画面有了灵动的生机。
她的工笔技法,是对传统的深度继承 —— 花瓣的晕染层次丰富,从浅到深的过渡自然如天成;花叶的轮廓以中锋勾勒,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但她又不止于 “摹形”,更在 “写神”:桃花的娇憨、荷花的清雅、牡丹的雍容,都在她的笔下有了性格与情绪,仿佛这些花不是画在扇上,而是从园子里刚刚采摘,带着露水的鲜活,被定格在了这一方纨扇之上。
二、扇面格局:小天地里的大山水
姚媛的宫扇,绝非单一的花卉写生,而是将花草置于山水语境中,营造出 “小中见大” 的格局。在那幅绘有桃花的宫扇里,前景是灼灼其华的花枝,背景则是淡墨轻染的远山,云雾在山间缭绕,溪流在石畔蜿蜒,一花一山、一近一远,便构成了充满层次的山水小景。
这种 “花石相融,草木与山水共生” 的布局,是对中国传统 “折枝山水” 画法的创新演绎。她让宫扇的圆形边框不再是限制,反而成了框景的画框,将自然的一隅精巧地收纳其中,让观者在欣赏花卉的同时,亦能感受到山水的悠远意境,于咫尺之间,尽览天地之宽。
三、笔墨意韵:古典美学的当代回响
宫扇上的题款与印章,是姚媛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姚媛” 的落款或清秀或苍劲,与画面的笔墨风格相得益彰;红色的印章点缀其间,既平衡了构图,又为画面增添了文化韵味。在《瑶草何碧春入武陵溪》中,她以诗句入画,“瑶草何碧,春入武陵溪” 的意境与桃花山水的画面浑然一体,让宫扇从一件艺术品,升华为承载文人意趣的文化载体。
她的宫扇,材质古朴,绢面的质感与工笔的细腻相得益彰,扇框的纹样典雅精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古典美学的敬畏。但这份 “古典” 并非复古,而是在当代语境下对传统的重构 —— 她用现代的审美视角去解读花鸟、山水,让宫扇上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既有宋画的精工,又有当代的灵动,成为连接古今艺术的一条优雅纽带。
![]()
姚媛
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现为南京书画院山水研究所所长,南京开明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国花鸟画艺委会委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