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暖场表演环节中,潮州二十四节令鼓《鼓诵二十四》率先登场,让“潮州声音”响彻全国舞台。市潮響鼓社社长李康迪带领150名鼓手,用传统鼓点对话现代编排,在侧鼓、平鼓、上鼓的多样技法切换中,将农耕文明的底蕴与“潮涌湾区”的活力相融,勾勒出传统与现代交融、体育与艺术共生的繁荣图景。
![]()
这场仅两分多钟的表演,背后是六个月的精心打磨。回忆起筹备过程,李康迪感慨万千,“我们用了6个月的时间筹备这场演出,从5月开始和导演组对接,无数次对稿、打磨。”李康迪介绍,节目创作围绕“湾区潮涌”主题,在与导演组反复协调讨论中成形,表演内容则凝聚鼓社全体鼓手的集体智慧。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团队大胆创新,在节令鼓呐喊声与鼓点交织的传统表演形式基础上,融入现代舞蹈元素,使非遗与当代潮流共鸣。此外,鼓手服装以刺绣呈现“潮州”二字,鼓面上同样贴着醒目的“潮州”标识。“我们要把家乡文化牢牢‘刻’在全国舞台上。”李康迪表示,希望通过非遗与潮流演出元素融合,让观众看到潮州传统文化崭新的一面。
进入冲刺阶段,排练更为艰辛。10月30日晚上8点,队伍抵达广州后便直奔排练现场,直至次日凌晨2点,李康迪才到酒店办理入住。四个多小时的短暂休整后,清晨6点半全体人员再次集结,8点准时投入新一轮排练。“从早到晚连轴转,一天要参与很多次彩排。”李康迪介绍,即便如此,队员们仍争分夺秒打磨动作,连酒店附近的空地都成了“排练场”。“孩子们的饭量都比平时大,累得在场馆里躺着就能睡着。疲惫并未击退大家的热情,大家都觉得值得——我们把潮州文化真正搬到了全国舞台。”李康迪说。
此次演出团队除了鼓社的鼓手外,还吸纳了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松昌中学、磷溪中学、东凤中学四所已成立二十四节令鼓校队的学校学生力量。队伍中年龄最小的鼓手仅12岁,虽稚气未脱,却和成年队员一样进行高强度排练。这样的坚守,也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中。一位体重仅45公斤的女鼓手,需独自搬运32公斤重的大鼓,一次彩排时鼓不慎落地。“我们都替她捏把汗,可她二话不说咬牙扛起鼓走了200米,站到自己的位置上。”李康迪语气里满是动容。在这支队伍里,全身淤青、手掌磨泡是常态,正是这份坚韧,最终化作舞台上每一个充满力量的鼓点。
此次演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自接到演出邀请函以来,市文广旅体局、市文化馆积极组织演出队伍开展集中培训,并协调排练场地,做好交通等后勤保障;教育部门全力配合,为学校师生参与排练扫清障碍。
“能在全运会这个国内最高级别的体育盛会上展示潮州文化,所有人都非常激动。”李康迪表示,这对潮州文化走向全国、全世界意义重大,特别是向外界展现了潮州年轻人齐心协力传承文化的坚定信念。2025全国残特奥会开幕在即,李康迪已马不停蹄投入新的筹备工作。他将带领由144名潮州青年组成的英歌队亮相残特奥会开幕式,继续在国家级舞台上展示潮州文化。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育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