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1958年菁山,前“山西王”阎锡山的早餐桌上,父子相对无言,曾执掌山西三十八年的枭雄,为何隐居深山?这场沉默的早餐,是体面还是最后的隔阂?那桩让他与儿子决裂的婚事,究竟藏着怎样的执念?且看这顿早餐背后的人生起落与亲情遗憾。
![]()
山里的雾气还没散,阎锡山就坐在竹椅上了,桌上两碟腌菜蔫蔫的,炒青菜泛着油星,白面馒头是早上刚蒸的,这就是前“山西王”的早餐。
阎志惠是硬着头皮来的,通过父亲几个老部下说和,才换得这顿见面,他不敢抬眼,只看见父亲握筷的手都有些抖,曾经的威严淡了不少。
![]()
俩人没说一句话,碗筷碰着瓷碟的声响,在这茅草顶的屋里格外清晰,谁都清楚,这顿饭不是来和解的,是给彼此留最后一点体面。
这屋子看着寒酸,是阎锡山亲手张罗盖的,之前的茅草房被台风掀了顶,漏雨时还得在床顶挂大伞,后来才用石头水泥改了。
![]()
山里没自来水,喝的是竹管接的泉水,陈纳德送的发电机舍不得用,晚上写东西全靠蜡烛,直到三年后电力接通,跟着来的侍从,不少耐不住苦走了。
阎志惠心里五味杂陈,他记得父亲在山西时,府邸何等气派,如今却困在这深山里,这落差,比断绝关系的信更让他难受。
![]()
其实阎锡山早想退了,来台湾半年就搬这儿,蒋介石给的好房子也不要,一方面是台北市区的住所噪音大不符合他著书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政治上被边缘化的无奈之举,只是这份清净,代价是众叛亲离。
早餐没吃完,阎志惠就起身告辞了,他知道,这一转身,父子俩就真的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山里的风,都带着说不出的凉。
![]()
父子俩吃饭不说话,根子在日本那桩婚事上,1950年,阎志惠受家族安排前往日本担任玉华公司分公司的社长,碰到了二嫂赵秀金,那时候俩人都在异乡,赵秀金男人早没了,阎志惠孤身一人,遇事互相帮衬着,慢慢就有了感情。
阎锡山这辈子最讲脸面,他1883年生在山西乡下,家里是小地主,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规矩大过天,后来去日本留过学,加了同盟会,可骨子里的老派没变。
他听说这事后,气得拍了桌子,立马叫人带话给阎志惠,让他跟赵秀金断了,不然就把他从族谱里划出去,他对这个小儿子本来寄予厚望,考军校练军事,是想让他接班的。
![]()
阎志惠也是倔,认定了赵秀金,不光不听劝,还在东京结了婚,生了孩子,阎锡山更火了,一分钱都不给他们,断了经济来源。
阎志惠没法子,带着老婆孩子回台湾求原谅,想着父子一场,父亲能松口,结果等到的是一封断绝关系的信,字里行间全是失望。
其实阎锡山也难,他当“山西王”靠的就是家族声望和规矩撑着,儿子这事要是传出去,他在老部下面前都抬不起头,只是他没想想,亲情比那些虚面子重要多了。
![]()
谁能想到,菁山早餐桌上那个老态的老人,曾是山西地面说一不二的主儿,辛亥革命那年,二十八岁的他带着人打下太原,硬生生把山西攥在了手里。
之后三十八年,他把山西经营得跟铁桶似的,开煤矿修铁路,山西的煤能运到外头换钱,办新式学堂,穷人家孩子也能读书,军队练得精壮,北洋军阀打了十次都没打进来。
![]()
最风光的时候是1928年,他带着部队一路打到京津,成了京津卫戍总司令,那时候出门,前呼后拥,谁见了不得敬三分,这“山西王”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抗战那阵,日军打过来,他是第2战区司令长官,太原城快守不住时,他把卫立煌、傅作义这些大将来开会,把弃守阳高等要地的李服膺给毙了,谁都不敢再退。
最后是傅作义站出来守城,他定的“依城野战”策略,其实挺有章法,可惜日军太猛,太原还是丢了,但那份硬气,老部下们都记着。
![]()
他的跟头栽在蒋介石手里了,1929年蒋介石要削地方兵权,他联合冯玉祥反蒋,打输了,只能下野躲到大连去,后来虽说借抗战回了山西,可根基已经动了。
解放战争一打,他的部队扛不住了,1949年太原快破时,他坐着飞机跑到了南京,到台湾后写《三百年的中国》,其实是借着写历史,回想自己那点权势过往,也算个精神寄托。
1958年那顿早餐后没俩月,阎志惠带着老婆孩子去美国了,到了洛杉矶,没了“五公子”的身份,他去做保险员,跟老婆挤小房子,日子过得挺难。
![]()
阎锡山在菁山的身体越来越差,晚年一直患有心脏病,1960年春天感冒了加上气喘,等到了医院,人已经不行了,咽气的时候,身边全是老部下,没一个亲人,想想挺可怜的。
谁都没想到,阎锡山临终前半年,托人给阎志惠带了话,说想见见孙子,这其实就是服软了,想和解了,他这辈子硬气,拉不下脸直接说,只能借孙子搭个台阶。
阎志惠接到消息时,心里五味杂陈,赶紧凑钱买机票,想带着孩子回去,可还没等出发,就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这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到死都念叨这事。
![]()
阎锡山留的遗嘱挺简单,丧事别铺张,不收挽幛,墓碑刻日记里的话,随葬就一支钢笔一把剪刀,钢笔是写文章的,剪刀是平时剪胡子的,都是老伙计。
他没在遗嘱里提阎志惠,可日记里写着“审不真”,大概是后悔当初把话说死了吧,老侍卫张日明后来一直守着他的故居和墓地,算是替他守着点念想。
这场因为伦理闹僵的父子情,到最后也没解开,阎锡山风光过也落魄过,可最大的遗憾,还是没跟儿子好好说句和解的话。
![]()
1958年那顿沉默的早餐,藏着阎锡山父子的亲情裂痕,也映着“山西王”的人生起落,从执掌山西三十八年的风光,到台湾菁山的清苦隐居,从因伦理婚事与儿子决裂,到临终前盼见孙子的迟来和解,他的一生交织着权势博弈与亲情遗憾。
阎志惠的远走与终生悔恨,阎锡山的孤寂离世,都成了时代动荡下的缩影,这桩未了的亲情案,让这位乱世枭雄的结局,更添几分悲凉与真实。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太原保卫战前夕阎锡山的抉择 2017-02-25
![]()
正北方网——阎锡山去台湾后,自己租地盖房 自己养猪养鸡耕地 2016-10-27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