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孕婴世界高增长背后的“虚胖”困局,实控人亲属参股供应商又当大客户,利益输送风险引问询。
当“母婴连锁第一股”的光环笼罩成都孕婴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一场关于高增长与低质量的博弈正在北交所上演。这家以加盟模式横跨11省的区域母婴龙头,2022至2024年营收从6.03亿跃至10.03亿,净利润更实现8374万到1.2亿的跨越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仍达45.66%。
然而,在1.91亿募资计划的背后,第三方回款占比高企、毛利率持续下滑、加盟体系失控等隐忧,却让这场资本冲刺充满变数。北交所两轮问询如手术刀般剖开光鲜业绩,暴露出区域母婴连锁在行业寒冬中的生存困境——当出生率持续走低、全国龙头下沉、线上渠道分流,仅靠加盟店数量堆砌的“纸面繁荣”,能否支撑起资本市场的信任?
高增长的“虚胖”困局
盈利质量与资金效率遭质疑
孕婴世界的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看似是母婴零售寒冬中的一股暖流,实则暗藏盈利质量危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4.11%一路滑落至20.80%,不仅低于行业平均的22.5%,更被孩子王28.3%的毛利率甩在身后。
“增收不增利”的怪象,暴露出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缺陷——过度依赖标品奶粉(占比超57%),缺乏自有品牌与独家商品,在价格战中议价能力薄弱,利润被上游供应商和终端消费者双向挤压。
现金流结构更显失衡。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45亿,仅能覆盖2.84亿投资支出的51%。更令人费解的是,公司账面躺着2.82亿银行理财,占流动资产四成,却在2022、2023年零配置理财。
“钱生钱”的操作,与IPO募资1.91亿用于扩张的逻辑形成矛盾,引发监管对其资金使用效率的质疑——既然有闲钱买理财,为何还要向资本市场伸手?
![]()
北交所首轮问询直指“第三方回款”这一敏感神经。2022至2024年,非合同签约方账户回款占比高达41.37%、33.44%、28.21%,涉及金额2.5亿至2.83亿。公司解释为“家庭经营模式下配偶或亲属代付”,但高比例非对公回款,不仅增加财务核算复杂度,更让收入真实性核查陷入困境。
试想,当加盟商用个人账户收钱,再由配偶、亲属代付给总部,资金流向如同迷宫,审计如何穿透核查?这种“灰色地带”的财务操作,在强调信息披露真实的北交所,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更值得警惕的是,孕婴世界似乎陷入了“规模幻觉”。2022至2024年门店数量增长近70%至2200余家,覆盖11省,但营收增速明显滞后,单店产出从超80万滑落至不足50万,不到孩子王单店产出的6%。“开店不赚钱”的悖论,暴露出加盟模式的深层危机——盲目扩张带来的不是效率提升,而是单店盈利能力的持续稀释。
当加盟商发现“低投入、快回报”的承诺变成“高投入、慢回报”的现实,品牌方又如何维系庞大的加盟体系?
加盟模式的“双刃剑”
扩张速度与管控能力的失衡
孕婴世界的加盟模式,表面看是“整店输出+数智化中台”的赋能故事,实则暗藏品控失控、信任崩塌与治理漏洞三大危机。
“整店输出+数智化中台”的赋能承诺,在现实中屡屡失效。根源在于部分加盟商为降低成本,擅自外采非总部货源,而所谓“全环节品控”因缺乏有效监督沦为空谈。更令人担忧的是,实控人亲属不仅参股核心供应商,还担任多家加盟商负责人,部分亲属门店甚至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家族式供应链”虽被宣称为“定价公允”,却难掩利益输送的潜在风险。
北交所的问询直击商业模式本质:“发行人是否实质为向加盟商销售商品的贸易企业,而非提供零售服务的连锁品牌?”这一提问撕开了孕婴世界的“身份之谜”。当公司收入高度依赖向加盟商销售标品奶粉,当自有品牌与独家商品占比微乎其微,当“数智化中台”的研发投入不足营收0.7%,其“连锁品牌”的成色究竟几何?与孩子王“直营+数字化+服务”的模式相比,孕婴世界的加盟体系更像是一个松散的商品批发网络,而非提供深度服务的零售品牌。
当爱婴室2024年自有品牌销售额增长8%,“宝贝易餐”婴标鲜果泥成爆款;当孩子王通过IP联名、定制奶粉构建差异化时,孕婴世界收入仍高度依赖标品奶粉(占比超57%),缺乏自有品牌与独家商品,在价格战中议价能力薄弱。而研发投入的微薄更暴露技术赋能的短板——2022-2024年研发费用仅386万、521万、689万,占营收比例始终低于0.7%,与其反复强调的“数智化中台”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结构更添隐忧。实控人父子合计持股83.49%,亲属不仅参股核心供应商,还担任多家加盟商负责人,部分亲属门店位列前五大客户。这种“自己人”横跨供应与销售两端的格局,虽被公司称为“定价公允、程序合规”,但利益输送的潜在风险如影随形。当研发投入微薄却大谈“数智化中台”,当账面有钱买理财却要募资扩张,当加盟商频频违规却难以根治,这种治理结构下的决策逻辑,难免让人怀疑其是否真正以股东利益为导向。
行业变局的三重挤压更让孕婴世界的扩张蓝图雪上加霜。孩子王凭借93亿营收规模、AI育儿顾问、智能云货架及深度会员运营,正加速向三四线城市渗透,与孕婴世界的客群高度重叠。西南本土对手中亿孕婴深耕川渝,在本地供应链、社区渗透及消费者偏好适配上更具优势,2025年已启动向云南、福建扩张,进一步挤压区域空间。线上渠道的冲击更为致命——母婴B2B平台海拍客为中小店提供低价货源与数字化工具,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重塑年轻父母消费路径,而孕婴世界至今未建立有效线上触点,微信小程序长期无法访问,主流电商平台无官方店铺,线上直营收入2022年后未再单独披露。当行业加速向“直营+数字化+服务”转型,当年轻父母越来越习惯“云养娃”,孕婴世界的传统加盟模式还能走多远?
对于孕婴世界而言,IPO不是终点,而是转型的起点。在出生率持续下滑、行业加速整合的背景下,仅靠加盟店数量堆砌的“纸面繁荣”难以为继。北交所的问询,本质是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拷问。
毕竟,在母婴行业这个“最考验信任”的赛道里,消费者的口碑才是最好的资本,而资本市场的信任,则建立在每一次透明的信息披露、每一次稳健的经营决策、每一次对消费者诉求的真诚回应之上。当行业寒冬来袭,唯有那些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以质量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行稳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