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管管我们啊,我大半辈子的积蓄全部搭里面了,钱没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10年前e租宝暴雷,和“1040阳光工程”暴雷后,直到现在还有人会相信这种,“钱生钱”的套路,掉入骗局后,亏得血本无归。
大家都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一个不小心,可能把家底都赔进去了,但很多人还是抱有侥幸心理,“凭什么他能发财,我就不能”。
![]()
凭借着这种心理,再加上别人的煽风点火,投资者们很容易对此上头,投入更多的钱进去。
这一次卷钱跑路的鑫慷嘉,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投资者信任的?
骗子的顶级包装术
黄鑫这人,可以说是金融圈的“老熟人”了,哪里都有他不光彩的身影。
早在2016年,他就因为牵扯进云联惠那场轰动全国的传销案,被法院定罪入狱。
![]()
黄鑫被判刑几年后,虽然蹲了牢,但他的野心显然没有被压制。
2024年初刚一出狱,黄鑫就迫不及待地折腾起来。
黄鑫找来了邵馨慷和王彦嘉,把三人名字拼起来,硬生生凑成了“鑫慷嘉”,然后他更不要脸地把自己公司包装成“DGCX中国分站”。
![]()
名字听上去高大上,仿佛与大数据、金融科技有关,其实里面是个空壳。
注册资本3000万,实缴资金为零,连员工都没有,社保人数为零,全是虚设。
他出场的时候,总是一身量身定做的深色西装,衬衫领口熨得笔挺,皮鞋闪着光,举手投足之间刻意散发着一种老练而深沉的精英气场。
说白了,这就是他们精心设计的第一步。
先在视觉和气质上让人相信,你面前的人绝非凡夫俗子。
![]()
那种身份反差,让人几乎忘了他曾经的前科和学历。
但光靠人设是远远不够的,黄鑫他们在贵阳最醒目的地标建筑国际金融中心,租下了顶层的整层写字楼,每个月光租金就高达40万。
员工们统一穿着考究制服,微笑着迎接来访者。
![]()
每一面墙上,都挂着大屏幕,循环播放着虚假的签约视频、交易数据和夸张的收益图表,让人一进门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错觉,这家公司,有实力,有背景,投资肯定没错。
DGCX原本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的缩写,可黄鑫硬生生拿来当自己公司的名头,完全是盗用别人品牌。
他还堂而皇之地,把一堆虚头巴脑的头衔和资历堆在自己身上,装出一副“金融专家”的样子,完全是一套包装、忽悠人的套路。
![]()
黄鑫这种人,早有前科,判了刑、出狱都没让他收手,反而越发肆无忌惮,用各种名号、公司和头衔,把自己包装成“金融大佬”,不过是老江湖玩新花样,明目张胆地在空壳和假象之间晃悠。
为了进一步获取国民信任,他们甚至伪造了和中石油的合作文件。
国企的信誉,就这么被他们轻松地“借”来为自己背书。
不仅如此,他们搞了一场去山区小学的捐赠活动,拉着价值两万块的文具浩浩荡荡地去拍照宣传。
但作秀结束后,大部分物资又被悄悄收回,只留下了五千块钱现金。
这一番操作,成功地为骗局披上了一层道德和温情的伪装,彻底瓦解了人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
疯狂收割
华丽的舞台搭好了,接下来就是邀请“观众”入场了。
鑫慷嘉通过一套精巧的机制,成功地把这些观众,从旁观者变成了狂热参与者。
剧本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投10万,每天躺赚1000!”这意味着每天1%-2%的收益率,年化回报超过300%。
![]()
这句话精准地命中了三类人群的内心软肋。
手握养老金却信息闭塞的中老年人,急于寻找副业增加收入的个体户和宝妈,以及那些明知有风险,却被高回报冲昏头脑的投机者。
所有人都被对财富捷径的渴望牢牢捆绑。
更厉害的是,他们设计了一套传销引擎。
通过设立“班长”、“排长”乃至“司令员”这样充满诱惑力的晋升体系,把赤裸裸的“拉人头”行为,包装成了光鲜亮丽的事业晋升通道。
拉的人越多,你的级别就越高,拿到的提成就越多。
![]()
再加上早期投资者确实能够成功提现一些小额收益,以及“投资50万就送特斯拉”的实体诱饵(尽管车子只是租来的),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受害者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始主动向身边的亲朋好友推销这个剧本,导致信任链被全面污染,骗局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场集体狂欢中时,监管的警报早已拉响。
![]()
早在2024年10月,四川珙县就发布了风险提示。
到了今年4月,湖南金融办更是直接将其定性为非法集资加传销。
连被他们碰瓷的迪拜DGCX官方,也在同月发表声明,撇清了与鑫慷嘉的任何关系。
但这一切在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眼中,统统变成了“竞争对手的恶意抹黑”和“对新生事物的打压”。
他们已经完全活在了平台为他们构建的财富美梦里,主动屏蔽和排斥一切负面信息,仿佛捂住耳朵,风暴就永远不会到来。
![]()
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
很多人以为骗局的结局一定是混乱和恐慌,但鑫慷嘉的“谢幕”,却是一场经过了周密策划。
骗子离场的从容与冷静,与受害者们的哀嚎形成了最讽刺的对比。
所谓的投资APP,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后台数据可以随意操控的“黑盒子”。
崩盘前夜,平台还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富豪养成计划”,刺激用户进行最后一轮的追加投资和拉新。
![]()
随后,在6月25日服务器关闭前的最后一刻,他们又抛出了“必须补缴10%的个人所得税才能提现”的最终骗局,将投资者账户里最后的一点资金也榨干。
伴随着APP无法登陆,所有人的数字财富瞬间归零。
这场戏剧的主角黄鑫,早就为自己的退场铺好了万无一失的后路。
![]()
时间拉回到2024年10月,当无数人还在做着发财梦时,他已经悄悄通过投资移民,拿到了一本圣基茨的护照。
他利用USDT这种虚拟货币作为资金载体,再通过混币器等技术手段,在短短48小时之内,就将高达18亿USDT(折合上百亿人民币)的赃款洗得干干净净,并成功转移到了远在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名下。
这根本不是一场仓皇出逃,而是一次计划已久的战略转移。
![]()
更令人发指的是,黄鑫跑路后,竟然还在群里发了一段语音,用一种极尽嘲讽的语气对所有受害者说:“我只是拿走了不符合你们智商的财富!”
这句话,是对200万个破碎家庭最残忍的嘲弄,也赤裸裸地揭示了这类骗局的精神内核:它利用你的人性弱点,然后又发自内心地鄙视你的人性弱点。
![]()
笔者认为
故事的结局并不意外,谁也逃脱不了法律的严惩!
可是,这并不能抚平受害者的伤痛。
因为最终被冻结追回的资金只有1.2亿,与蒸发的上百亿相比,差的太多了。
![]()
鑫慷嘉这场“财富戏剧”之所以能大获成功,原因无他,它的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了人性的特点上。
从包装信任,到利用贪婪,再到策划逃亡。
剧本写得天衣无缝,最终让200万人心甘情愿地买票入场,倾家荡产。
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学会辨别舞台的真伪,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参考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