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柔道赛场,胜负往往只在一瞬间。10日,在广东肇庆四会市体育中心体育馆,2001年出生的烟台小伙马钰林,爆冷拿下了柔道男子60公斤级冠军。而在昨晚,他又见证了烟台队友王楠在柔道混合团体赛上夺金。
![]()
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男子60公斤级金牌对于烟台来说,开创了重竞技项目全运会单项夺金的历史。
教练席上,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教练朱洪涛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轻声对身边人说:“这孩子,够爷们。”
“够爷们”三个字,在马钰林的柔道世界里,不只是力量与技术的碾压,更是一种近乎执拗的坚持。
6年前,他因为一次腰部手术,告别训练场和赛场近一年时间;6年后,他不仅强势回归,更在第十五届全运会上摘得金牌——在11月10日的那场比赛中,他曾用四场“一本”完胜,把柔道男子60公斤级的金牌牢牢挂在了自己的胸前。没有纠缠,没有侥幸,每一场都如利刃出鞘,干净利落。
“这只是一个开始。”赛后,马钰林语气中透着激动,眼神灼灼。他的胜利,被镜头记录为赛场上几分钟的爆发,却被朱洪涛看作“多年积累的必然”。
2019年下半年,马钰林因腰伤接受手术,职业生涯一度蒙上阴影。“那时候,他连日常训练都参与不了。”朱洪涛回忆,“但他从不说苦,反而主动研究技术录像,琢磨如何在不加重伤势的情况下保持状态。”那段时间,马钰林对自己的管控近乎苛刻——没有不良嗜好、不聚餐,甚至也不谈女朋友,所有生活都围绕复健与训练展开。
“农村出来的孩子,骨子里有股韧劲。”朱洪涛说,“他比谁都清楚,机会来之不易。”
在烟台市体校,马钰林被视为“重竞技项目梯队建设”的范本。举摔柔教研室主任张超透露,目前教研室已为第27届省运会储备了百余名后备人才,“选拔不看基础,看条件、看心性”。
马钰林正是这一理念的印证。零基础入选后,他展现出的不仅是天赋,更是罕见的执行力。“教练说什么,他都能贯彻到位。”朱洪涛强调,“在柔道这项极度依赖体重的运动中,他的自律就是战斗力。”金牌背后,是烟台重竞技项目(以体重为分组依据的竞技体育项目集合,包含拳击、跆拳道、举重、柔道、摔跤五项核心运动)持续发力的缩影。上届省运会,烟台体校共获得50枚金牌,其中重竞技项目贡献了29枚。张超表示,梯队建设已形成“选拔—培养—输出”的闭环。
赢下冠军后的马钰林,目光已越过国内赛场。“希望他在国际舞台走得更远。”朱洪涛说,“但我更希望他别再受伤。”这句话,透出教练对弟子最深切的期许——荣誉固然耀眼,但一个健康、持久的职业生涯,才是对“够爷们”最好的诠释。
离场时,马钰林弯腰系紧鞋带,动作利落如赛场上的“一本”。他的背影融入通道暗处,仿佛隐喻着一名运动员的日常:绝大多数时间在沉默中积蓄,唯有少数时刻被光照亮。
而所谓“爷们”,正是于无人处不松懈,于关键时不退缩的注脚。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粤港澳大湾区报道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