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杨振宁离世不到1个月,三大历史争议被扒,原来他并非想象中那样

0
分享至

2025年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安详离世,享年103岁。

可这位横跨一个世纪的科学巨匠,离世后反倒让自身争议来到新的高峰。

有人骂他“不爱国”,有人夸他 “科学界封神”,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一生。

随着他的三大历史争议被扒,原来大家一直都错怪他了……



国籍风波

“拿着美国护照领奖,到老才回国蹭热度”,这大概是骂杨振宁最狠的一句话。

网上不少人也跟风吐槽,说杨振宁年轻时躲在美国享清福,老了知道祖国强大了,就回来“捞名声”,甚至有人说他爱国都是装出来的。

但说这些话的人,多半没见过1971年杨振宁带回国的东西,也不知道他背后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



1945年,23岁的杨振宁抱着求学的想法赴美,那时候的中国连一个像样的物理实验室都没有,他学的理论物理,在当时的国内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想搞科研,只能去科技更发达的美国,这在当时的留学生里是很普遍的选择。

1955年,33岁的杨振宁已经在物理学界崭露头角,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

这可是当时全球顶尖的科研平台,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等于半只脚踩进了科学殿堂的顶端。

也就是这一年,远在国内的父亲杨武之两次给杨振宁捎信,劝他回国效力。



可杨振宁没立刻动身,因为当时中美断交多年,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往来,要是杨振宁真回去了,就意味着彻底和国际顶尖科研圈隔绝。

这对于一个正处于研究黄金期的物理学家来说,这相当于断了自己的学术生命。

而且,当时他的妻子杜致礼,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这样的家庭背景,在那个年代回国,后续的麻烦可想而知。



不过,杨振宁没回国,但他也没闲着,他悄悄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国内科研界缺什么、需要什么,一条一条记下来。

他知道,自己暂时回不去,但总有一天,这些东西能派上用场。

而这一等,就是16年,1971年,中美关系终于解冻,杨振宁就冒着风险成为首位重返中国大陆的美籍华人科学家。



那一次回国,他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两人一聊就是近5个小时。

杨振宁把自己这些年记下来的国内科研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带来了国际科研界的最新动态。

回到美国后,他更是到处为中国发声。



在《纽约时报》他发表万字长文,明确表示“中国不应被视为敌对国家”,还主动推动300多名美国学者来华交流,自费资助了很多中国青年科学家赴美深造。

有人说他这是“作秀”,但很多人不知道,杨振宁还悄悄的做了很多人们不知道的“幕后工作”。



那个时候,中国科研条件差,是杨振宁掏钱资助中国学者赴美学习,华东师范大学的沈焕庭教授就是受益者之一。

不仅如此,杨振宁还对中国的科研设备建设也出了大力,又是参与设计方案,又是给国务院领导写信提建议,甚至为了人才引进掏自己的钱。



1999年杨振宁回到清华定居,更是把余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和科研。

很多人不知道,他在清华从来没领过一分钱薪酬,反而把美国的全部房产都捐了出去。



有人说杨振宁回国是为了名利,但一个拒收年薪、捐光家产的人,图的能是什么名什么利?

那些骂杨振宁“不爱国”的人,大概不知道,杨振宁的爱国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实际行动。



抢诺奖功劳?

除了爱国争议,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诺奖署名之争,也吵了几十年没停过。

网上一直有声音说,“宇称不守恒”理论其实是李政道先想出来的,杨振宁是靠着“耍手段” 才抢了署名,甚至抢了上台领奖的顺序。

这事儿越传越邪乎,有人把杨振宁说成“学术投机分子”,可这个“抢功”的指控,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这个理论直接颠覆了物理学界的传统认知,第二年就拿下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华人科学界的一大里程碑。

可没想到,荣誉来了,矛盾也跟着来了。



有人发现这篇获奖论文,竟然有两个不同的署名版本:一个是“杨振宁、李政道”,另一个是“李政道、杨振宁”。

为啥会这样?李政道解释说,是因为杨振宁不按国际惯例来,非要按照年龄排序。

杨振宁觉得,自己比李政道大4岁,要按照年龄顺序排,所以李政道的名字要放在后面。



这个说法一出,不少人觉得杨振宁“爱抢功劳”,甚至有人说“这个理论其实是李政道先想到的”。

其实杨振宁“抢功劳”这事根本站不住脚。



从学术积累来看,关键的突破其实是由杨振宁主导的。

当时研究“β衰变验证”时,相关的物理知识李政道并不熟悉,还需要杨振宁给他补课,两人才能继续合作。

最后,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官方盖章,说这个奖是属于两个人的,不存在谁抢谁的说法,这件事才平息。



不过,时间是最好的解药,这么多年过去,两人早就放下了当年的隔阂。

说到底,这场争论更像是被放大的“同行小摩擦”。



在科学史上,共同研究的成果署名难免会有分歧,但这并不影响理论本身的价值。

比起纠结谁的名字在前,或许更该关注这个理论让华人第一次站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给无数中国青年科学家带来的激励。

最后要说的是杨振宁和翁帆的忘年恋,这绝对是杨振宁一生中最让网友吵翻天的“大瓜”。



相差54岁的婚姻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和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消息一出,全网都炸了。

当时网上全是骂两人的评论,要不说翁帆是图杨振宁的钱和名声,想走“捷径”,要不就是说杨振宁年纪大了怕孤单,找个免费保姆。

但十几年过去,那些质疑的声音,慢慢被两人相处的细节打脸了。



其实,这两个人的缘分,早在1995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那一年,汕头大学举办物理学大会,19岁的翁帆是大一新生,被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

翁帆做事细心,给杨振宁和杜致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便交换了联系方式,此后,三人会时不时的通过书信交流。

那时候翁帆和杨振宁两人只是普通的长辈和晚辈关系。



2003年,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那段时间十分消沉。

翁帆知道后,给杨振宁寄来了慰问信,信里翁帆一直在鼓励杨振宁,让他振作起来,两人就这样重新联系上,慢慢从交流中产生了感情。



后来,杨振宁因为学术交流要去翁帆的学校进行交流,杨振宁就提出了见面。

杨振宁见到翁帆后,脑袋里一直出现她“青春靓丽”的身影,于是,杨振宁就经常找借口约翁帆。

在两人相处几个月后,杨振宁就跟翁帆求了婚,翁帆看着比自己大54岁的杨振宁,点头答应了。



婚后的生活,也不像外界想的那样“一方照料另一方”,而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他们一起住在清华园的“归根居”小院里,翁帆每天早上8点就会准备好早餐,热牛奶、烤面包加煎蛋,再配上杨振宁爱吃的淮扬小菜。

杨振宁去学校工作时,翁帆就在家看书、写论文,后来还在他的支持下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博士。



杨振宁听力衰退后,翁帆每次参加公开活动都会站在他身边,把外界的提问轻声转述到他耳边。

而杨振宁也把翁帆称作“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全力支持她的学业,带她接触顶级学术圈,却从不让她借自己的名气炒作。



面对网友说翁帆“图钱”的言论,杨振宁也早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杨振宁早就做好了遗产安排,他把美国的所有资产都捐了出去,翁帆只获得了清华“归根居” 的终身居住权,连产权都没有。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曾经公开表示,自己走了之后,支持翁帆再结婚,“她还会活好几十年,应该开启新生活”。

翁帆也说,杨振宁给了她一个纯净的世界,是他塑造了现在的自己,两人的婚姻是“非常好的罗曼史”。



2025年杨振宁病重期间,翁帆更是衣不解带地守在病床前,为他擦拭手心、轻声读诗。

杨振宁离世后,翁帆也没有哭闹,只是默默整理他的手稿,把家里的陈设保持原样,书架上的书还按杨振宁习惯的顺序排列。

那些曾经嘲讽“各取所需”的人,看着这样的相伴相守,也慢慢闭了嘴。



杨振宁的一生,似乎始终在争议中度过,爱国争议,诺奖争议,婚姻争议。

但是大家评价一个人,不该只盯着某一个片段,某一个瞬间,更该看他一辈子都做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而杨振宁就用了一生来证明,真正的伟大,从来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在漫长岁月里坚守初心,用行动书写价值。

这样的人,值得被铭记,更值得被公正看待。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突传死讯!39岁“东邪”李镇东去世,多次登央视,疑过度熬夜导致

突传死讯!39岁“东邪”李镇东去世,多次登央视,疑过度熬夜导致

裕丰娱间说
2025-11-16 08:53:27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受贿1.17亿、侵吞168万,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显刚被判无期

界面新闻
2025-11-17 17:26:00
0-3!全运会新争议:国乒名将输球摔拍泄愤,对手大度帮他捡起来

0-3!全运会新争议:国乒名将输球摔拍泄愤,对手大度帮他捡起来

篮球看比赛
2025-11-17 11:41:44
重磅!朝鲜将在台海爆发战争时保卫中国,以防美国及其盟友参战

重磅!朝鲜将在台海爆发战争时保卫中国,以防美国及其盟友参战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17 16:31:34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17 01:13:46
刚刚!杨兰兰澳洲案惊天逆转! 开庭后律师一句话让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不认!

刚刚!杨兰兰澳洲案惊天逆转! 开庭后律师一句话让全场哗然!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不认!

澳洲红领巾
2025-11-17 11:27:48
KD35+5+6中关键球火箭OT险胜魔术4连胜,申京30+13+8

KD35+5+6中关键球火箭OT险胜魔术4连胜,申京30+13+8

湖人崛起
2025-11-17 11:03:46
G联赛:杨瀚森21+9+3+3帽连中两记续命三分 混音惜败吞首败

G联赛:杨瀚森21+9+3+3帽连中两记续命三分 混音惜败吞首败

醉卧浮生
2025-11-17 11:23:37
茅台紧急制动:谁敢超过1499指导价就关店!五粮液:新建850家直营

茅台紧急制动:谁敢超过1499指导价就关店!五粮液:新建850家直营

户外钓鱼哥阿旱
2025-11-17 13:54:38
遭绝杀!利物浦1.3亿双星哭成泪人 已无缘世界杯40年 比国足还惨

遭绝杀!利物浦1.3亿双星哭成泪人 已无缘世界杯40年 比国足还惨

我爱英超
2025-11-17 07:45:51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血迹太空可见,苏丹这场大屠杀何以发生?

新京报
2025-11-17 13:13:52
高市早苗的面相:阴阳蛇相三角克夫克家,所以丈夫瘫痪,没有子女

高市早苗的面相:阴阳蛇相三角克夫克家,所以丈夫瘫痪,没有子女

风月观主
2025-11-17 11:54:57
海航杭州飞北京航班降落时复飞,乘客称遇大风飞机一直颠簸,有小孩哭还有人呕吐,航司回应

海航杭州飞北京航班降落时复飞,乘客称遇大风飞机一直颠簸,有小孩哭还有人呕吐,航司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17 14:58:37
为何西贝没垮,罗永浩乱拳打死了绿捷?

为何西贝没垮,罗永浩乱拳打死了绿捷?

智识漂流
2025-11-17 07:05:16
1963年,许光达做眼部手术,被碰伤角膜,给予中央保健局三条指示

1963年,许光达做眼部手术,被碰伤角膜,给予中央保健局三条指示

大运河时空
2025-11-16 17:40:02
钱没白出,中方援助菲灾民后,菲媒回馈一份大礼:黄岩岛主权属华

钱没白出,中方援助菲灾民后,菲媒回馈一份大礼:黄岩岛主权属华

时时有聊
2025-11-16 19:27:52
单县县委原常委、县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县长吕玉民被“双开”

单县县委原常委、县政府原党组副书记、副县长吕玉民被“双开”

鲁中晨报
2025-11-17 16:49:02
中方反制开始,高市支持率不降反升,近半数民众赞成武力介入台海

中方反制开始,高市支持率不降反升,近半数民众赞成武力介入台海

时时有聊
2025-11-17 07:32:57
学生网购40件演出服,7天后成功退货,校方回应来了!商家:都脏得没法再次销售;有商家防“蹭穿”绝招亮了

学生网购40件演出服,7天后成功退货,校方回应来了!商家:都脏得没法再次销售;有商家防“蹭穿”绝招亮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6:51:08
突发!多部日本电影撤档,发行人员透露“下午临时接到通知”

突发!多部日本电影撤档,发行人员透露“下午临时接到通知”

极目新闻
2025-11-17 17:07:38
2025-11-17 19:07:00
春秋论娱 incentive-icons
春秋论娱
站在高山之巅,更能领略河流的奔腾
4735文章数 3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有了通义和夸克,阿里为何再推千问App?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头条要闻

媒体:日本着急派高官来华背后 中方回应有两罕见用词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家居
数码
公开课

秋天怎么穿出时尚感?适当露肤、不死板老气,高级又有回头率

手机要闻

荣耀500系列定档11月24日,技术沉淀助力体验一步到位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数码要闻

锐龙AI Max+ 395领衔!AMD启动中国高校AI教育“春雨”计划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