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北平,19岁的钱三强背着行囊,站在清华园的校门前,眼神里满是少年人的桀骜与憧憬。
这位来自浙江绍兴的青年,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怀揣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准备在这座顶尖学府里大展拳脚。
开学后的第一次物理测验,就给了钱三强一个“下马威”。
成绩单公布时,他挤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二位,而高居榜首的,是一个陌生的女学生名字——何泽慧。
“何泽慧?一个女生,居然能考第一?”钱三强盯着成绩单,眉头紧锁,心里满是不服气。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尚未完全根除的年代,女子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已属罕见,还能独占鳌头,更是让不少男学生暗自较劲。
钱三强自幼聪慧,从小到大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如今在清华物理系这个“学霸云集”的地方,竟输给了一位女同学,这让他自尊心备受打击。
“等着瞧,下次我一定超过她!”钱三强在心里暗暗发誓。
从那以后,他像是被点燃了斗志的小狮子,一头扎进了物理的世界里。
图书馆的灯光下,总能看到他伏案苦读的身影;实验室里,他常常待到深夜,反复琢磨每一个实验步骤。
那位让他“耿耿于怀”的第一名何泽慧,却始终保持着从容淡定的姿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按时作息,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稳居第一。
钱三强曾偷偷观察过何泽慧。她梳着齐耳短发,穿着朴素的蓝布学生装,安静地坐在教室前排,眼神专注而明亮。
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难题,往往是何泽慧第一个举手回答,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实验课上,她操作精准熟练,总能最快完成实验任务。
看着这样的何泽慧,钱三强的不服气里,渐渐多了一丝敬佩。
一次,物理系举办学术辩论会,主题是“原子物理的发展前景”。
钱三强主动请缨,与何泽慧分在正反两方。
辩论会上,钱三强引经据典,慷慨激昂,摆出了大量数据和理论,试图论证自己的观点。
何泽慧则沉着冷静,不急不躁,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层层递进,直击问题核心。
她的发言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辩论结束后,钱三强主动走到何泽慧面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何同学,你说得真好,我输得心服口服。”
何泽慧微微一笑,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钱同学也很厉害,你的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次交锋,让两人彻底打破了隔阂,从互相“较劲”的对手,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常常一起在图书馆看书,遇到难题时互相探讨;周末的时候,会和同学们一起去圆明园遗址散步,畅谈理想与未来。
钱三强发现,何泽慧不仅智商超群,而且性格坚韧,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与远见。
她出生于山西灵石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何澄是清末秀才,后来留学日本,母亲王季山是著名数学家王淦昌的堂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何泽慧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将来能用物理知识为国效力,让中国不再受列强欺凌。”
一次散步时,何泽慧望着远方的天空,认真地对钱三强说。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钱三强的心弦。
他想起自己考入清华的初衷,不也是为了“科学救国”吗?那一刻,他对何泽慧的敬佩之情,又多了一份惺惺相惜。
![]()
1932年,钱三强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随后考取了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的研究生,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
何泽慧则留在国内,继续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
分别之际,两人在清华园的荷塘边道别,钱三强说:“何同学,期待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再次相遇。”
何泽慧点点头:“钱同学,一路顺风,祝你在法国学有所成。”
在法国的日子里,钱三强刻苦钻研,很快就在原子核物理领域崭露头角。
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位曾经让他“不服气”的女同学,常常通过书信与何泽慧交流学术心得。
何泽慧在国内也不甘示弱,她在清华大学完成研究生学业后,于1936年也前往法国留学,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了同门师兄妹。
再次相遇,两人都格外激动。
在异国他乡的实验室里,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
钱三强发现,何泽慧的科研能力愈发精湛,她在铀核裂变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了世界上首位发现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科学家之一。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钱三强对何泽慧的感情,早已从最初的不服气、敬佩,悄然变成了深深的爱慕。
他欣赏她的才华,敬佩她的坚韧,更被她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所打动。
何泽慧也对这位勤奋刻苦、胸怀大志的师兄颇有好感,他的热情与执着,总能感染身边的人。
1943年,在巴黎大学的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钱三强鼓起勇气,向何泽慧表白了心意。“泽慧,从清华第一次见到你,我就对你印象深刻。这14年来,你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我喜欢你,愿意和你共度一生,一起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你愿意嫁给我吗?”
何泽慧望着钱三强真诚的眼神,脸颊泛起红晕,她羞涩地点了点头:“三强,我愿意。”
14年前,那个不服气第一名女同学的少年,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对手”娶回了家。
他们的婚礼简单而温馨,居里夫人亲自为他们送上祝福,并赠送了一对亲手制作的金质十字架作为新婚礼物。
婚后,钱三强和何泽慧依然携手奋战在科研一线。
他们在法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成为了国际物理学界公认的“黄金搭档”。
尽管在国外功成名就,他们却始终心系祖国。
1948年,得知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后,钱三强和何泽慧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于194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何泽慧则担任该所研究员。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事业中,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们带领科研团队,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
钱三强负责统筹规划,何泽慧则专注于实验研究,两人配合默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
消息传来,钱三强和何泽慧相拥而泣,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
在生活中,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恩爱夫妻;在工作中,他们是最佳搭档。
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成就,成为了科学界的一段佳话。
钱三强常常笑着对人说:“当年在清华,我还不服气泽慧考第一,现在想想,幸好她比我厉害,不然我怎么能娶到这么好的太太呢?”
何泽慧则总是温柔地回应:“三强一直很优秀,他的勤奋和执着,是我学习的榜样。”
他们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坚守中,愈发深厚。
他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是“志同道合,共筑家国”。
晚年的钱三强和何泽慧,依然牵挂着祖国的科学事业。
他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的物理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2年,钱三强逝世,何泽慧悲痛不已,但她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直到2011年与世长辞。
钱三强和何泽慧的故事,跨越了14年的时光,从清华园里的“对手”,到异国他乡的伴侣,再到为国奉献的战友,他们的爱情与理想,早已融为一体。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科学报国的传奇,也诠释了一段令人羡慕的神仙爱情。
如今,清华园里的槐树依然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青涩而美好的往事。
钱三强和何泽慧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既要怀揣“不服输”的斗志,也要拥有“共患难”的深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筑辉煌。
他们的爱情,如同原子核般坚固,如同科学真理般永恒,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