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那个秋天,当王缵绪站在大洪山顶俯瞰群峰时,他绝不会想到自己即将创造一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战术传奇。
这位刚辞去四川省主席之职的川军将领,处于日军重兵围困的绝境中,背后有蒋介石“借刀杀人”的算计,眼前是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的行进脚步。
![]()
山风呼啸,王缵绪紧握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
他知晓自己与手下八万川军被遣送至此处的真实用意是充当炮灰,不过这位倔强的四川汉子偏不认输,既已到此,便要让日本人见识川军的厉害。
1938年8月,也就是一年前,王缵绪刚出任四川省主席之时,整个巴蜀大地正笼罩在抗战的紧张氛围之中
![]()
四川可是大后方很重要的省份,既要承担供应粮食的重任,还得不断往前线送兵员,王缵绪清楚自己责任可不轻,一上任就风风火火地推行多种改革。
他先把那些贪官污吏当作下手的目标,撤换掉一批光拿俸禄不干事的官员,整治吏治那可是一点不含糊;随后改革赋税制度,把原本一年收四次粮食改成收两次,老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
清理积压已久的私烟贸易案件,这些举措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却也树敌不少
![]()
真正的麻烦是由川军内部的实力派人物所造成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这些掌控大量兵力的军阀,原本期望王缵绪上台后能分得利益,却没料到这位新省主席行事不循常规。
王缵绪在一次军事会议上直言不讳:“当军人就该上前线,在后方干什么?保安团长我已经撤了五个去打日本,你们不去打日本,我呈报委员长撤你们职”!
这话像一颗重磅炸弹,立刻激怒了川军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压根没想到王缵绪会如此坚决,一点情面都不顾
![]()
1939年8月,积怨已久的七个川军师长终于爆发了,彭焕章、陈兰亭、谢德堪、刘元塘、刘树成、周成虎、杨晒轩联名发电报给蒋介石,指控王缵绪“压迫川军,独断专行,不配当省主席”。
面对这场政治风暴,王缵绪比一般人要冷静许多,他没有愤怒,没有反击,而是召集幕僚开会,说出了那句让所有人动容的话:“后方不能乱,前线正在打仗,我不能让四川内耗”。为了大局,他选择了主动辞职
蒋介石收到王缵绪的辞职报告后,心中暗自欣喜,这位在四川树敌颇多且不太听话的川军将领,恰成了一桩麻烦事。
而此时湖北大洪山一带战事吃紧,急需部队填补防线。让王缵绪带着第29集团军去那里,既能解决四川的政治矛盾,又能填补前线的兵力缺口,至于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就看天意了。
1939年9月19日,国民政府的任命下达:“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志切抗战,请缨出川,英勇卫国,殊堪嘉尚”。表面上是嘉奖,实际上是让他去送死
王缵绪心中明了,却未作抱怨,即刻着手准备出征之事,第29集团军包含第44军与第67军,总计24个团,有8万余人,这些皆为川军的老底子,装备尽管简陋,武器尽管陈旧,不过个个都是经历过诸多战事的老兵。
![]()
更令人动容的是,王缵绪之子王泽浚彼时任第44军军长,父子一同奔赴战场,生死未卜,11月底,部队抵达湖北襄阳、樊城、大洪山那一带,此地已然成为日军的前沿阵地,处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
王缵绪依据地形特征,把部队分成两部分,第44军驻守跑马寨、牯牛岭、青峰山、王家岭、三阳店一带,第67军在张家集、长岗店地区整训等候命令
第一次军官会议上,王缵绪的一番话至今仍被人传颂:“莫要开口说四川,我们是中国人”。
![]()
拼命抗战,可不单单是为四川争得光彩,更是为了中华民族去争取生存,这话让在场的军官们热血上头,也让他们清楚了这一趟的真正意义。
1940年5月,日军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攻势——枣宜会战。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调集了7个师团、4个旅团,88个大队,接近11万人的兵力,配备飞机、坦克、重炮企图一举消灭大洪山一带的国军主力。
![]()
面对强劲的对手,王缵绪没选正面强攻,而是悄悄摸索出一套叫“推磨”的独特战术,这个形象的比喻很快在抗日前线传开,逐渐成为川军智慧的象征
所谓“推磨”,就是利用大洪山复杂的地形,与日军在山区里兜圈子,你追我跑,我跑你追,打不过就跑,跑累了再打。大洪山那地界地势十分险峻,峡谷随处可见,山路弯弯绕绕的,这对装备精良的日军而言,反倒成了使不出劲的所在。
他们的重武器在山里用不上,坦克进不了山区,大炮也难瞄准目标;川军装备虽说不精良,可对地形很熟悉,行动灵活,刚好把自身长处全发挥出来
![]()
王缵绪将部队分成若干小股,分散至各个峡谷与山头上,日军抵达时,川军不与他们正面硬抗,而是采用游击战术,运用夜袭、奇袭、埋伏等手段与其周旋,日军第40师团在大洪山转了二十余天,根本没弄清楚川军主力所在之处。
此战术甚是精妙,乃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所致,山里道路蜿蜒曲折,一峡谷连一峡谷,日军追入其中,川军便从另一侧绕出;待日军回过神来,川军已不见踪迹,日军师团长天谷直次郎气愤不已,却也无计可施。
战斗极为残酷,超乎所有人预想,王缵绪亲自至前线指挥作战,在一次战斗里左臂被弹片划破,部下欲送他下山治疗,他坚决不允,道:“此刻要是撤下去,部队便完了”
![]()
他儿子王泽浚带领四个新编旅在襄河西岸同日军激烈交战,伤亡十分惨重,八个团打到最后剩下不足一半兵力
不过日军的日子也并不轻松,天谷直次郎在一次川军的伏击当中受了伤,肩膀被打穿,差一点丢了性命,那长达20多天的“推磨”战术让日军疲惫不堪,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到了6月底,日军难以支撑,第40师团死伤超半数,其他部队也疲惫不堪,于是只得撤出大洪山,这场胜利的意义远超出了一般的战术成功
![]()
日军第40师团在大洪山那片损失数千人后战斗力明显变弱,之后该部队在多个战役里很少再去担当主攻任务,“大洪山老王推磨”这个战例很快就在抗日前线传扬开了,渐渐变成鼓舞士气的传奇
枣宜会战结束后,王缵绪没撤离,仍驻守在大洪山,他知晓这里是四川的屏障,要是失守,日军会顺势推进,直扑重庆
从1940年下半年到1941年秋天,日军好几回进犯大洪山南麓的青峰山,每回都派老些兵力去围攻,可每回都让川军给打回去。
![]()
为了适应长期作战的需要,王缵绪把部队重新进行编制,把2个军、12个旅、24个团编成4个师、12个团,虽然减少了建制,但是战斗力还在,还是用“推磨”那样的战术和日军周旋。
1941年秋,日军第13师团企图攻占青峰山,此次没继续进山追击,反倒在外围设卡,准备包围川军
王缵绪用新策略:引敌人往深处来,他派小股部队装着打不过然后往后退,把日军引进峡谷里头,等日军全聚到峡谷里,川军主力从两边山头往下射击,这时候日军想要撤回去,退路早就被堵住;想冲出去,山路又太窄,重武器压根使不上劲。
![]()
这一仗日军在青峰山峡谷中损失惨重,而川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小,粮食补给存在困难,武器弹药匮乏,众多士兵饿着肚子作战,受伤后也无药品医治,王缵绪将自己的军饷全部拿出购买粮食与药品,却依旧无济于事。
从1940年3月至1941年6月,时长为1年零4个月,第29集团军一直在大洪山坚守着,蒋介石派去充作炮灰的那支部队,非但未被消灭,反倒成了日军的梦魇,日军始终没能突破这道防线,大洪山成了他们怎么都跨不过去的障碍。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胜利的讯息传至大洪山时,那些存活下来的川军老兵们相拥而泣。他们用自身躯体守护祖国边境,凭借卓越智慧与无所畏惧的勇气在军事史上创造了奇迹
抗战史中记载了大洪山老王推磨的故事,王缵绪由被迫辞职的省主席变为抗日英雄,蒋介石起初打算让他去大洪山送死,没料到他不仅存活下来,还让川军打出了名声,成就了一段传奇
![]()
这场持续了1年零4个月的坚守,不光把日军第40师团给拖垮了,守住了四川的大门,而且更关键的是,彰显出了中华民族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正是有了无数个像王缵绪这样的民族英雄,才有了最终的胜利。
他们用生命展现“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的精神,用鲜血书写中华民族极为绚烂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