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赛罕区高院社区,0.3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书写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该社区东起哈达路、北至鄂尔多斯东街,辖6个小区、63栋居民楼。社区党委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精细治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治理的成效转化为居民实实在在的获得。
初冬时节,居民石先生带着孩子到社区服务大厅办理医保核定,整个流程只用了10分钟时间,在他与工作人员沟通时,社区工作人员还主动帮忙照看他的孩子。石先生笑着说:“在这里办事方便快捷,工作人员的服务也特别贴心。”
这种便捷体验的背后,是高院社区构建的基层微治理体系在发挥作用。该社区党委下设6个小区党支部,组建了13名专职网格员队伍,推选出了80名楼栋(单元)长,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楼道、每户家庭。
针对物业纠纷多、业委会作用弱等基层治理难题,高院社区创新推出“党旗业委会”模式,实现小区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业委会监督—物业公司服务”的良性机制。2024年夏季,吉祥苑小区(西区)部分楼栋的房顶出现漏雨问题,社区与业委会共同协商,最终由物业公司承诺修缮,为居民节省约20万元费用,切实提高了居民生活品质。
高院社区还探索“一支队伍”新路径,统筹35名城管、交管、供暖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下沉网格一线,通过“村居吹哨”机制,集中解决了小区污水管网改造、侵占绿地、供热管道跑冒滴漏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种“握指成拳”的工作方法,有效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该社区依托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等资源优势,搭建起“三调联动”党建品牌,吸纳法官、律师、政法干警加入法治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已累计调处纠纷230件,其中人民调解216件、司法调解两件、行政调解12件,确保了所有矛盾预防在小区、发现在小区、解决在小区。高院社区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信访代办”工作,由“等群众信访”变“帮群众代办”,推动解决了天和公寓、吉祥苑小区房本办理遗留问题,目前,高院社区已帮助305户居民办理了不动产分户,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暖心人”。
与此同时,高院社区积极打造“家门口的法治学苑”,每月定期举办公共法律法务开放日活动,提供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多元服务,已累计提供法律服务263人次。对特殊群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的“三优先”服务机制,切实加强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在数字化浪潮中,高院社区统筹运用内蒙古自治区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构建“线上协同调度、线下高效落地”的治理新格局。13名网格员全部开通并熟练运用“蒙政通”账号,完成辖区4613户居民线上信息认领,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等重点人群建立分类标签体系,实现“一人一档、精准画像”。通过“网格员线下排查核实—社区协同处置”的流程,累计录入事件2条,办结率达100%,实现了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全程跟踪、及时办结”。
从石先生办理医保的10分钟温馨服务,到老旧小区改造的民主协商;从房顶漏雨问题的圆满解决,到305户居民房本办理的历史遗留问题破解,高院社区用一个个暖心故事诠释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为民理念。这个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的基层战斗堡垒,正以实际行动绘就着一幅基层治理的新画卷,让普惠民生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丨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 于梦圆 实习生 董俊晨)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韩舒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