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特朗普在采访中连续抛出三条重磅言论:停摆、关税、对华表态,同时上阵,条条都是火线。他说的很满:尽快解决停摆问题、国会谈判接近达成让各方都满意的协议、对外依靠实力来保持稳定。
首先第一条线是政府停摆,政府停摆已经拖延了40多天,打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公众最关心的是何时恢复工资、公共服务以及审批。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透露,两党就结束停摆达成了潜在协议,拟对“短期拨款+全年拨款”打包法案进行投票,并且得到了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但是程序并不简单:参议院通过之后还要回到众议院进行二次表决,众议院通过之后才会提交给总统签署。
![]()
更麻烦的是,众参两院之前在医保改革上分歧很大,旧账还没有结清;而这份协议中规定,参议院将就民主党关心的医保补贴另外进行投票。单独拿出来好像有安抚的作用,但是在关键的时候会不会反噬拨款法案最后的态度还不确定。停摆时间越长,民生压力就越大。
第二条线就是关税政策的司法“大考”,最高法院已经就特朗普政府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税的合法性进行了听证,裁决将在今年年底或者稍晚一些时候作出,不确定性一直存在到年底。9位大法官中除了罗伯茨、巴雷特等几位保守派之外,也有不少人对关税表示了质疑。这也就意味着问题不单单是意识形态的碰撞,而是法律边界的界定。
![]()
有媒体报道称,在听证会之后,白宫团队的气氛很压抑。一旦关税被判定为非法,连锁反应就会很大:美国可能会向进口商退还超过2万亿美元的税款,相关的贸易安排就会受到压力,盟友的信任也会受到影响,系统层面的漏洞不是支票可以填补的。特朗普强硬回应:如果被判定违规的话,美国国家安全就会陷入灾难,他用关税来慢慢偿还巨额国债,把争议推向了安全和债务这两个大的话题。但是司法只关注合法性以及授权的边界,规则是否可以这样使用,还是要回到法条中去。
第三条线不能忽视中国,特朗普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和美国发生冲突,是因为美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保持友好关系依靠的是实力,而所谓的实力就是关税“累积”以及军队重建的结果。惯用的方式就是用“力量”来解释一切,用“成绩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外部话题常常就是内部困局的倒影,对外强硬也是为内政找光。
![]()
很多人会问:停摆的影响有多大?社会反应正在发酵,全量“损失表”还没有统计出来;可以确定的是,越拖越难收,基本公共服务、预算执行、部门协同都等着拨款复位。关税如果被判定为非法,再大的数字也在估计范围内;司法程序不会考虑情绪,只会依据文本以及政府的授权范围。
稳定依靠相互尊重是常理。威慑可以形成谈判的姿态,但是不能代替互信。把“强大”完全拆分为军力和税收,属于政治语言中的方便叙述;真正强大的国家,就是内部治理的韧性、制度自我修复的能力以及尊重规律的智慧,而这离不开协商、规则和时间。
把三段表态合并起来就能看出其中的压力:国会要求将短期拨款和全年拨款打包通过,还要对医保补贴的后续进行投票;法院按照时间顺序推进司法审查,关键一票的态度仍然不确定;对外方面强调实力、重建和关税“积累”,试图把经济账说成安全账、把短期争议引向长期目标,这是叙事上的转移。
![]()
内政的问题不能用外交的风来掩盖,关税的合法性也不能靠国债的压力来冲击。停摆是目前的状态,裁决是节点,对华关系是长期的。把时间线拉平,守住节点,才是挽回局面的办法。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停摆都会被继续下去。关税这条线也要防止情绪的影响,要看庭审笔录、看法官提问的重点、看权力授予的范围以及紧急状态使用边界,这才是判断的基础。
真正的强国叙事不需要吹嘘和叫嚷,而是要靠制度在压力之下恢复秩序、政策在审查之下站稳脚跟、谈判在分歧之中找到共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