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差不多,都是十四亿上下,乍一看好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把车开上街,差距就出来了。按现在的数据看,印度一千人不到四十辆车,中国一千人大概两百多辆。这么一比,问题的核心就被摆到眼前来了:人口多,并不是汽车多的代名词。
![]()
想搞明白为何差别这么大,就把影响买车的条件分三类看。第一类和钱有关,买车上路得先有首付跟月供的钱,对印度大多数家庭来说汽车还是个大开销,很多人要好几年甚至更久才能存够小车的钱,摩托车就便宜多了,几个月收入就能搞定,这种价差让不少人觉得两轮车成了更实惠的选择,骑摩托出门方便又融入了日常生活和社会习惯里,很多城市的街道上两轮车随处可见,成了很常见的出行方式。
第二类是能不能好用,买个车不能说有钱就行,还要看开不开心。在印度有很多路没铺好,坑洼、土路都是常有的事,所以车子要耐用些才成。到了市区堵车的时候四轮车不一定就比两轮划算,在路上花的时间可能还长着呢,找个停车位难又贵,也让人打退堂鼓。说到电动车那就更多难题了,充电的地方不多不说,大部分都集中在几个地方,而且电网要是遇上热天或者极端天气也会不太稳当,这些因素加起来对每天用电车出行都有影响。中国这方面投入大一点,全国各地的高速网拉开了城市间的距离,远途自驾更方便,而在城市里面充电桩多,电网比较稳定,汽车的整体实用性也提升了,尤其新能源车那种日常使用的门槛变低了些。
![]()
第三类就是车能不能买得到,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好车,大家才会愿意掏钱。中国汽车产业从做基本组装到进入研发、攻克难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些新能源的关键环节里头,国内企业掌握了不少核心这样的市场环境既能让价格降下去,又能够靠产品的新鲜感刺激购买欲望。 相比之下印度本土车市慢一些,尤其是电动化上产业链和配套都不足。大部分用户还是喜欢传统的燃油车,加油网络完善、修起来也容易、二手保值率还比较高。要让消费者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在供应端得给用户提供比燃油车在各方面都好的方案才行,这对产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把这三类条件放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路径。在中国是先收入水平整体提升,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买车,之后公路、充电等基础设施跟上,车辆从能买变成了好用,厂商提供足够的、有吸引力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三个方向逐步配合形成正向循环。印度同样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但要实现类似的转变,则需要在钱袋子、路网和产业三条线上同时推进。修路可以改变出行体验,增加收入可以让更多人消费得起车,产业升级能够带来更多的选项,在这三个方面共同推动下才会有人去买车。
![]()
现实中这三样东西是相互影响的,路修好了以后车就值钱了,大家觉得买辆车还是挺划算的一件事。市场上有好车还便宜,才会有本来犹豫着的人决定出手,经济增长和产业投入互为因果,一头带需求一头补供给,对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来说,关心的重点应该是怎么把这些环节串成一条链子而不是只管修某一段路子,在某些地方只是多建充电桩却没稳定电力供应、或者产品价格依旧很高这样做的效果有限,另一个就是光提高收入但不改善出行条件也很难立刻改变出行结构。
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里,社会习惯会慢慢调整过来的。中国以前也有过类似的转变过程,几十年前的时候能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那时候道路资源和工业产能都有限制,车并不是很多家庭可以承受的选择之一。改革增长带来了变化,让更多的家庭有了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出行方式,随之也带来更好的道路和服务设施等等,产业界随着需求增多开始投入更多资源去做适合市场的产品。这样的路径不是一步到位的事儿,而是个长期演进的过程。
![]()
对于印度而言,时间和资源都有。要让汽车成为更普遍的选择,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动作。修更多的主干道和城市道路,能让车跑得更快也更舒服。扩大并规范化停车空间,可以解决拥有之后的烦恼。对于电动车,要把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做到更加均匀地覆盖以及更高的可靠性。在供给端,则需要鼓励本土企业针对关键技术投入精力,并且建立起相应的配套供应链,在价格与性能方面取得优势。只有市场上出现了那些既便宜又好用、又容易保养维护的车型时,人们才会真正愿意改变现有的出行方式。
对企业来说,进入印度市场就是要了解当地人的实际需求,便宜、耐用、好修是基本要求。产品的设计要考虑道路现实和使用场景。服务网点要容易找到,这会让用户更放心。对政府而言除了路电还要有制度上的支持,让产业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研发制造的成本。当经济、基础设施、产业三者合力到位的时候,市场的自然选择就会带来更快的变化。
![]()
现在两国的差距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选择。中国的路子不是唯一的可复制模板,它给出了一种逻辑:购买力上去之后,基础设施跟上步调,市场上能提供合适的货品的时候,车就能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变成多数人的工具。印度的潜力很大,人口数量和需求的基础就在那里摆着呢,关键是把这些可以影响出行选择的因素慢慢变好,让更多的家庭在预算、使用感受以及可供挑选的车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以后车轮在南亚、东亚怎么转,要看各方面努力是不是一起上。谁先在这三条路上跑起来,谁就在下一波出行变化里站得更稳些。盯着这些现实的事儿看,就能发现背后藏着什么因果链路,并不是简单把距离拉远说成富和穷的差别这么容易讲清楚。
![]()
文中部分数据、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内容用于传播理性讨论与正向信息,如有版权或事实方面的问题请随时联系我处理。关注一下便于交流和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