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军正式官宣“玄龙”隐身无人机的存在后,美国《战区》网站也对中国的这款隐身无人机进行了评价,并将其名字翻译为“神秘龙”。
![]()
表示该机在2012年首飞,经过13年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之后,现在显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一款精锐装备。
美媒认为,在中国空军官方发布的视频中,“玄龙”隐身无人机是和歼-16D电子战机、歼-20隐身战斗机同框出现的。意味着类似歼-16D和双座版的歼-20S将会是“玄龙”隐身无人机的最佳控制者。但实际上,美媒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因为在官方发布的宣传画面中,伴飞“玄龙”隐身无人机的是单座版的歼-20,并不是双座版的歼-20S。所以,单座版的歼-20隐身战斗机,也是能够直接伴随“玄龙”隐身无人机作战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因为如果是需要歼-16D、歼-20S这种双座机才能指挥得了“玄龙”隐身无人机。那中国空军的歼-35A隐身战斗机,就无法指挥“玄龙”隐身无人机。
反过来,如果单座型的歼-20隐身战斗机就能指挥得了“玄龙”隐身无人机,那不仅只有一个飞行员的歼-35A隐身战斗机能够做到,说不定同样是单座设计布局的歼-10C战斗机也能够做到。
![]()
所以,在这一点上,美媒明显是解读错误了。
其次,美媒认为,“玄龙”隐身无人机这类飞翼设计布局的隐身无人机,设计思路和美国大为不同。目前美国的无人机基本上已经放弃了飞翼设计布局。
主要原因是飞翼设计布局决定了只能进行高亚音速飞行,难以适应超音速飞行的需要。
![]()
比如在几天前,美国空军官宣已经成功首飞的两款协同作战飞机计划备选机,无论是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的YFQ-42A,还是美国安杜里尔公司的YFQ-44A,全都放弃了飞翼设计布局,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飞行速度。
相比之下,中国“攻击-11”隐身无人机,不仅有“玄龙”这样的空军版本,甚至还有中国海军的舰载机版本,突出了中国对飞翼隐身无人机的重视。
在这一点上,美媒的解读同样有问题。首先,飞翼设计布局虽然确实目前没办法进行超音速飞行。但相对应的,飞翼设计布局可以拥有更好的隐身性能。
![]()
尤其是在执行穿透性打击任务时,对于中国空军来说,突袭隐蔽性甚至可以比突防速度来得更重要一点。
毕竟,只要“玄龙”隐身无人机能够静悄悄的先敲掉对方威胁最大的防空系统,那中国空军手上有的是高速突袭的装备。
第二,中国重视飞翼设计布局的无人机,不代表中国只发展飞翼设计布局的无人机。
![]()
甚至仅无人僚机这一块,在今年的九三阅兵式上,咱们就展出了多款非飞翼设计布局的无人僚机,以及无人制空战斗机。所以,美媒在这方面对“玄龙”隐身无人机的解读,也是错误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