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即将生效,中国、印度、土耳其等购买俄罗斯海运石油最多的几个国家都开始逐步调整政策,防止美国制裁波及自身。
比如国际媒体注意到,中国这一段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开始降低,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中东石油的购买量开始增加。
![]()
说白了,这就是美国对俄石油制裁即将生效带来的风险规避。
11月12日路透社援引油轮统计数据给出的一组对比很直观:这个月前几天中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92.6万桶原油,而10月份日均进口量还是145万桶,跌幅正好36%;
与此同时,从沙特的进口量从10月日均120万桶飙升到178万桶,每天增加的50万桶几乎刚好填上俄罗斯减少的份额。
![]()
这种精准切换背后,是中国炼油厂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清醒判断,也是全球能源市场在制裁阴影下的必然反应。
要理解这波调整,得先看清美国制裁的“时间表”。美国财政部在2025年10月22日就公布了针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的制裁措施,连带着它们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都被纳入制裁名单,目的很明确,就是切断俄罗斯通过石油出口获取的资金。
![]()
关键是制裁生效日期定在11月21日,这就给各国留下了不到一个月的宽限期,中国作为俄罗斯海运石油的主要买家,自然要提前调整采购节奏,避免在制裁生效后陷入被动。
毕竟海运石油的运输周期长,合同执行需要时间缓冲,现在降低俄罗斯海运原油采购量,就是为了在制裁正式落地时,把潜在的波及风险降到最低。
有意思的是,这种调整并不意味着中国减少了整体原油进口,而是把来源地做了一次“安全置换”。
![]()
沙特之所以能完美承接这部分需求,一方面是因为其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的产能储备充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主动的市场策略。
据路透社披露的消息,沙特已经开始对中国和印度炼油厂打折推销油品,这种价格优惠刚好契合了中国炼油企业控制成本的需求。
要知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能源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多元化采购本就是长期坚持的战略,这次用沙特石油填补俄罗斯的缺口,既规避了制裁风险,又维持了进口总量的稳定,对国内炼化产业和终端能源供应几乎没造成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
反观印度的做法,就显得更“灵活”一些,但也暗藏隐忧。目前印度国有石油公司还在加大采购俄罗斯石油,说白了就是冲着那诱人的折扣去的。
数据显示,受美国制裁预期影响,波罗的海和黑海港口的俄罗斯石油折扣在几周内翻了一番,现在每桶比国际油价低19美元,而制裁前也就低11美元。
不过印度也不是没底线,他们只从不受制裁的俄罗斯公司购买原油,对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企业敬而远之,这种“踩线不越线”的操作,既想赚折扣的便宜,又怕被美国制裁波及。
![]()
但即便如此,印度也很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11月12日印度炼油公司消息人士就告诉路透社,他们计划未来用沙特和伊拉克的石油供应替代俄罗斯石油,毕竟单靠一个来源地风险太高,而且沙特的折扣优惠也同样适用于印度,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能源进口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根据国际形势动态调整。美国这次的制裁力度比以往更大,覆盖了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及其子公司,一旦生效,任何与这些企业有交易的实体都可能面临次级制裁风险。
中国炼油厂作为市场化主体,自然要算好“风险账”,与其等到制裁生效后陷入供应链中断的麻烦,不如提前布局,把海运采购的重心转向制裁风险更低的沙特。
![]()
沙特一边对中印打折促销,一边巩固自己的出口地位,这种“趁势而上”的策略很见效。而俄罗斯虽然短期内失去了部分中国市场,但靠着对印度的大幅折扣,也维持了一定的出口规模。
不过长期来看,俄罗斯石油出口过度依赖中印,也会面临议价能力下降的问题,毕竟当买家变得集中,卖方的话语权自然会减弱。
还要注意的是,中国这次调整主要针对的是“海运石油”,这背后也有讲究。
![]()
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有管道运输和海运两种方式,管道运输受地缘政治影响相对较小,而且长期合同也更稳定,这次减少的主要是海运部分,就是为了在规避制裁风险的同时,尽量维持中俄能源合作的基本盘。
这种“精准调控”的思路,既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尊重,也保障了自身的能源利益,避免了“一刀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次进口来源的调整几乎没什么直接影响。因为不管是俄罗斯石油还是沙特石油,最终都会进入炼化厂加工成汽油、柴油等产品,而中国炼油产能充足,进口总量又保持稳定,所以终端油价和能源供应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
这也正是中国能源策略的高明之处,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始终把保障国内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多元化、灵活化的采购方式,实现了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再看印度的未来计划,用沙特和伊拉克石油替代俄罗斯石油,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虽然现在俄罗斯石油折扣大,但长期依赖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模式并不现实,一旦美国制裁政策加码,或者俄罗斯石油供应出现不稳定因素,印度的炼油厂就会面临麻烦。
而且沙特作为OPEC的核心成员国,石油产量和出口稳定性都更有保障,与沙特建立更紧密的供应关系,对印度的能源安全也是有利的。
![]()
从这个角度看,中印虽然当下对俄石油采购策略不同,但长期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朝着多元化、低风险的方向发展。
11月中国对俄罗斯石油购买量的下跌和沙特的弥补,本质上是全球能源市场对美国制裁的一次“应激反应”。
中国的调整既不是对俄罗斯的“疏远”,也不是对美国的“妥协”,而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务实选择。
![]()
在国际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和风险可控化,已经成为各大能源进口国的共识。
沙特凭借其产能优势和灵活的价格策略,抓住了这次机会,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而俄罗斯则需要在制裁压力下,重新寻找出口市场的平衡。
对于中印这样的大型进口国来说,如何在保障供应的同时规避风险,如何在价格优惠和长期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未来能源采购策略中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美欧宣布对俄实施新制裁 普京说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环球网
![]()
中国大幅增加了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购买量,以取代俄罗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