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金融圈又因为那位被称为“大空头”的迈克尔·贝瑞(Michael Burry)掀起了一阵波澜。这位因成功押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而闻名的投资人,突然宣布他管理的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已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撤销注册。这意味着该基金将不再需要向监管机构提交定期报告,也基本宣告了其作为公开注册投资机构的终结。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一举动发生在他高调做空AI巨头Palantir和英伟达的关键时刻,让市场纷纷猜测:他是预见了新一轮泡沫破裂,还是选择在风暴前悄然离场?
“大空头”的退场与做空细节曝光
贝瑞此次注销基金的动作并非毫无预兆。就在几天前,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截图,证实Scion基金的SEC注册状态已显示为“终止”。他本人并未直接说明关闭基金的全部原因,但从一系列行动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退出姿态。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注销前后高调披露了自己的做空仓位:持有5万张Palantir看跌期权(行权价50美元,到期日2027年1月15日),总成本约920万美元;以及1万张英伟达看跌期权(行权价110美元,到期日2027年12月17日)。这些操作曾被媒体渲染为“十亿美元级做空”,但他亲自澄清,强调实际投入远低于名义价值,似乎对市场过度炒作感到不满。
![]()
重演2008?贝瑞眼中的新泡沫
贝瑞并不掩饰他对当前科技股估值的怀疑。他在社交媒体上多次指出,AI热潮背后的财务现实可能被会计手段美化——尤其是科技公司延长算力芯片折旧年限的做法,人为压低了资本支出对利润表的冲击。这种批评与他在2008年发现次贷产品被包装成AAA级债券如出一辙。宏观策略团队EndGame Macro分析认为,贝瑞正在将自己重新定位为那个“独自对抗系统”的角色:他看到今天的万亿美元市值是由激进的资本支出和宽松的会计政策支撑起来的,就像当年由劣质抵押贷款支撑的金融大厦一样脆弱。因此,他的退场不仅是投资决策,更像是一种道德声明——当市场疯狂到无法沟通时,最诚实的选择就是归还资金、不再参与。
为何选择此时离开?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点关闭基金?一个关键线索是,贝瑞在11月11日预告“更多细节将于11月25日公布”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基金注销手续。这表明,他的公开发声和退场计划是同步进行的。有分析指出,作为基金管理人,当他坚信市场处于巨大泡沫之中,而自己的判断与主流严重背离时,继续运作基金反而可能违背受托责任。与其在客户质疑中艰难坚持,不如主动结束,保留判断的完整性。他分享《大空头》剧照并暗示“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无疑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历史或许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的贪婪与盲区始终存在。这一次,他选择不做参与者,而是旁观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