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深处的肌理:达州的慢游笔记
![]()
从成都东站出发,动车一路向北钻进川东的褶皱里。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变了模样,平畴沃野被层叠的山峦取代,青灰色的岩石从浓绿中探出头,像极了老人口中“巴山多骨”的描述。四个小时后,双脚踩在达州火车站的广场上,风里没有城市惯有的喧嚣,反倒裹着一丝山涧的清冽——这是我与这座川东重镇的初遇,没有攻略里的打卡清单,只揣着一份随遇而安的松弛,想看看巴山深处藏着怎样的肌理。
在市区住了一晚,清晨便搭上去八台山的班车。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司机师傅是个土生土长的万源人,手指着窗外掠过的云雾打趣:“你们运气好,这几天刚下过雨,八台的云海能把人‘醉’倒。”话音刚落,车拐过一道弯,眼前的景象突然开阔——乳白色的云雾像流动的棉絮,填满了山谷,只露出几座山峰的尖顶,像浮在海上的小岛。阳光从云层缝隙里漏下来,给云絮镀上金边,风一吹,便化作细碎的光尘飘向远方。
八台山:云端上的草木与光阴
八台山的山门很朴素,没有气派的牌坊,只有一块刻着山名的青石板,旁边几株野生的映山红开得正艳。沿着石阶往上走,裤脚很快被草叶上的露水打湿,凉丝丝的潮气顺着脚踝往上爬。石阶是用本地的青石板铺成的,表面被往来的脚步磨得光滑,缝隙里嵌着细小的苔藓,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一层绿色的绒毯。
走了约莫半个钟头,遇到一位背着竹篓的老人,竹篓里装着刚采的金银花和柴胡。“姑娘,往上面走是棋盘山,以前山民们放牛累了,就坐在石头上下棋。”老人的口音带着川东特有的尾音,说着便从竹篓里抽出一根晒干的金银花,“这个泡水喝,清热得很。”我接过花穗,指尖触到干燥的绒毛,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清香——这是八台山给我的第一份礼物,不掺任何修饰,是山野最本真的馈赠。
棋盘山果然如其名,一块巨大的岩石平展展地铺在山坳里,表面天然形成的纹路像极了棋盘上的格子。几个孩子正趴在岩石上画画,蜡笔的颜色在青灰色的石面上格外鲜亮。我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看着远处的云海慢慢流动。风穿过松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有几只山雀从头顶掠过,留下几声清脆的啼鸣。这时才发现,这里的安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充满生机的静谧——草木生长的声音,云雾流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继续往上走,便到了八台山的核心景观——云海栈道。栈道建在悬崖峭壁上,脚下是透明的玻璃,低头就能看见深不见底的山谷,云雾在谷底翻涌,仿佛一脚踏空就能坠入仙境。同行的小姑娘吓得紧紧抓住栏杆,脸都白了,她妈妈却笑着说:“别怕,你看这云多软,像棉花糖一样。”我试着松开紧握栏杆的手,迎着风张开双臂,忽然觉得自己像一只鸟,身体轻飘飘的,与眼前的云海融为一体。
临近中午,云雾渐渐散去,露出远处连绵的山峦。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青瓦白墙的房屋散落在绿树丛中,像一幅水墨丹青。我在山顶的小卖部买了一碗凉面,老板娘用粗瓷碗盛着,浇上鲜红的辣椒油和酸香的泡菜水,味道辛辣又爽口。“我们这的辣椒,是在山上种的,光照足,辣得够味。”老板娘一边擦桌子一边说,“夏天来最好,山上比山下凉十几度,晚上还能看星星。”
下午下山时,特意绕到了龙潭河。河水清澈见底,鹅卵石在水底泛着淡淡的光泽,几只鸭子悠闲地在水面游弋,尾巴划过水面,留下一道道涟漪。河边有几位老人在钓鱼,鱼竿架在石头上,他们则坐在树荫下聊天,脸上满是惬意。我脱了鞋走进水里,河水凉丝丝的,没过脚踝,脚下的鹅卵石被水流磨得光滑圆润,踩上去很舒服。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把碎金。
巴山大峡谷:溪流与岩石的和鸣
从万源出发,坐了两个小时的班车才到巴山大峡谷。刚下车,就听见“哗哗”的水流声,顺着声音望去,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峡谷深处蜿蜒而出,两岸的山峰陡峭险峻,岩石上布满了青苔,像披了一件绿色的衣裳。峡谷的入口处有一座吊桥,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桥身与钢索碰撞发出“咯吱”的声响,与溪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天然的交响曲。
我沿着溪流旁的步道往里走,步道是用木头铺成的,踩上去“咚咚”作响。溪流的水很清,能清楚地看见水底的小鱼和石子。偶尔有水流湍急的地方,形成小小的瀑布,水花溅在脸上,凉丝丝的。路边的灌木丛里,偶尔会窜出一两只小松鼠,见了人也不害怕,只是停下来看一眼,便又蹦蹦跳跳地钻进树林里去了。
走了约莫一个小时,遇到一处浅滩,几位当地人正带着孩子在玩水。他们用石头垒起小小的水坝,把溪水拦在里面,孩子们则在水坝里捉小鱼、捡贝壳,笑声回荡在峡谷里。我也凑过去凑热闹,一位阿姨递给我一个小网兜:“来,试试能不能捉到石爬子,这鱼只有干净的水里才有。”我拿着网兜在水里轻轻搅动,阳光照在水面上,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一条鱼也没捉到,却觉得格外开心。
沿着步道继续往上,山势越来越陡,步道也变成了石阶。石阶两旁的岩壁上,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有的开着细小的白花,有的结着红彤彤的野果。一位背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告诉我,这里的植物种类特别多,有不少是珍稀物种,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盛开,像铺了一层彩色的地毯。“我每年都来这儿拍照,”他说,“这里的美是原生态的,没有被过度开发,拍出来的照片都带着灵气。”
爬到半山腰时,遇到了一座小小的亭子,名叫“听涛亭”。坐在亭子里休息,才发现“听涛”这个名字名副其实——溪流的声音在这里变得格外清晰,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演奏家在弹奏钢琴。风从峡谷口吹进来,带着湿润的水汽,吹散了爬山的疲惫。亭子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首诗,是当地一位文人写的:“巴山藏秀谷,碧水绕峰流。人在画中走,心随云影游。”读着诗句,看着眼前的景色,忽然觉得再华丽的辞藻,也比不上这自然的壮美。
傍晚时分,我住在了峡谷旁的农家乐里。老板是一对年轻夫妇,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开起了农家乐。“以前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好,出去闯了几年才发现,还是家乡的山山水水最养人。”老板娘一边给我端来热气腾腾的腊肉炖笋,一边说,“我们这儿的腊肉,是用柏树枝熏的,笋是早上刚从山上挖的,你尝尝味道。”腊肉的香气浓郁,笋子鲜嫩爽口,配上一碗糙米饭,吃得人浑身暖和。
晚上,我坐在农家乐的院子里看星星。峡谷里的夜晚格外安静,只有溪流的声音和偶尔的虫鸣。星星特别亮,像被水洗过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天空,银河清晰可见。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也是这样的星空,只是长大后,这样的星空越来越难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达州的美,不在于多么壮观的景点,而在于这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在于这份融入自然的惬意。
賨人谷:石头与传说的低语
![]()
离开巴山大峡谷,我搭车去了渠县的賨人谷。早就听说賨人谷以奇特的石林和神秘的賨人文化闻名,心里充满了期待。刚走进谷口,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无数的石头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威风凛凛的武士,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仿佛一座天然的石雕博物馆。
沿着谷里的步道行走,身边的石头越来越奇特。有的石头表面光滑如镜,有的石头则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像是被岁月刻下的印记。谷里的导游告诉我,这些石头都是天然形成的,经过亿万年的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才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你看那块石头,”导游指着一块形似青蛙的石头说,“当地人都叫它‘青蛙石’,传说以前谷里有很多害虫,是这只石青蛙把害虫都吃掉了,保护了谷里的庄稼。”
賨人谷的水也很有特色,溪流从石林间穿过,形成了许多小小的瀑布和深潭。水的颜色是碧绿的,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石头之间。我沿着溪流往前走,来到一处深潭旁,潭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潭边有一块平坦的石头,我坐在上面休息,看着潭水倒映着头顶的石林和天空的云朵,仿佛走进了一幅立体的水墨画。
在賨人谷的深处,有一处神秘的洞穴,名叫“賨人洞”。洞穴里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有的像倒挂的冰柱,有的像盛开的花朵,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神奇。导游说,这里曾经是古代賨人的居住地,洞穴里还保留着一些賨人留下的石刻和遗迹。“賨人是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以勇猛善战著称,后来逐渐与汉族融合,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听着导游的介绍,看着洞穴里的遗迹,我仿佛听见了千年前賨人在洞穴里生活的声音,看见了他们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的场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