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 摇身变成 “反恐英雄” 的戏码,最近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原名朱拉尼)就上演了这么一出反转大戏。
沙拉这波 “洗白操作” 有多顺,今年下半年,他两次差点 “领盒饭”:8 月出席公开活动时,被敌对势力盯上,安全部门最后一刻挫败刺杀;10 月车队又差点被遥控炸弹端了,结果还是提前侦破。巧合的是,这两次暗杀的时间,正好和联合国讨论解除他制裁的节点高度重合。
是真的遭人恨,还是故意演的 “苦肉计”?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
要扒清楚这事儿,得先看看沙拉的 “黑历史”。他 1982 年出生在沙特,后来随家人回叙利亚,家境还挺优越,父亲曾任叙总理的石油经济顾问。但他年轻时可不是省油的灯,2003 年沙拉加入了伊拉克的“基地”组织,成了巴格达迪的小兄弟,还每月能拿到5万美元的资助。这关系好得不得了。
可到了2013年,沙拉拒绝了巴格达迪要求其武装力量并入的命令,双方彻底翻脸。从那以后,沙拉和巴格达迪就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
这场恩怨,直接为沙拉后来“洗白”为反恐英雄埋下了伏笔。
两次暗杀失败后,沙拉迅速抓住机会,给自己贴上了“反恐受害者”的标签。国际社会也开始对他的态度逐渐转变,甚至他还借机搞了一波操作,今年10月他和特朗普团队会面,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1 月 6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沙拉是否移出恐怖分子制裁名单投票,15 个理事国中 14 国投赞成票,中国成为唯一投弃权票的国家。要知道,中国与俄罗斯在安理会反恐议题上向来立场一致,此次俄罗斯支持解除制裁,中国却选择弃权,这一反常举动背后,藏着不简单的考量。
![]()
中国对恐怖主义始终秉持 “零容忍”,正如中国代表傅聪投票后所言,“决议草案未充分考虑叙利亚的反恐形势”,这是中方弃权的核心原因。在中方看来,解除对沙拉的制裁,前提是他的政府真正切断与恐怖组织的联系。可沙拉的 “黑历史” 尚未彻底厘清,就急于 “洗白”,这种仓促操作显然难以让中国接受。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沙拉除名投票时选择弃权,而非直接反对,背后藏着三层考量。其一,反恐底线绝不让步 ,沙拉 “黑历史” 未清,若不要求其政府拿出切断恐怖组织联系的实际行动,就是对反恐事业的不负责,这是中国 “零容忍” 立场的必然体现。其二,兼顾外交灵活性,不直接反对既给国际社会留有余地,避免陷入对立僵局,也为后续对话保留空间。其三,留足政策调整空间,若沙拉后续能兑现反恐承诺,中国仍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叙政策。
这种选择尽显外交智慧:既守住了反恐底线,又未堵死未来合作可能。接下来,沙拉政府的行动将直接影响中国对叙政策走向。而叙利亚局势终究受美俄博弈牵动,若沙拉无法兑现承诺,当地反恐形势恐进一步恶化,这也是国际社会需警惕的潜在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