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市长克利奇科最近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真的是缺人了。
年轻人不是上战场,而是往欧洲跑,能走的都走了,怎么办?克利奇科给了个建议:把征兵年龄往下调,再降个两岁。
![]()
说白了,基辅市长克利奇科提出把征兵年龄从25岁再降两岁,不过是乌克兰兵源池见底后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之举。
2025年11月,这位基辅市长在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采访时坦言,"我们在士兵和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问题",这句话是对整个国家战争可持续性的深切忧虑。
![]()
毕竟就在一年前的2024年4月,乌克兰刚把征兵年龄从27岁下调到25岁,当时泽连斯基签署的强化征兵法令还引发过一轮社会震荡,可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政策就已难以为继,足以见得前线兵力消耗的速度有多惊人。
要理解这个"馊主意"背后的紧迫性,得先看看乌克兰人口基数的残酷现实。
![]()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乌克兰常住人口从2021年的4429.86万锐减到2023年的3773.28万,两年间少了近700万人。
而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恐怕还要更低,因为"数百万乌克兰人身在海外",克利奇科在采访中没有回避这个痛点。
更关键的是,这些外流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极高,今年8月乌政府修改的出入境规定,允许18至22岁男性在战时状态期间自由出入境,这一政策本意或许是缓解社会压力,却意外加速了潜在兵源的流失。
欧盟国家接收的乌克兰难民数量急剧增加,其中18 - 40岁的男性占比超过三成,这些本应是国防中坚力量的群体,如今却成了海外漂泊的"避险者",留给国内的兵源储备自然捉襟见肘。
![]()
前线的战况更是把这种短缺逼到了悬崖边。2025年11月初,俄军在红军城发动的攻势让乌军付出了惨痛代价,超过1万乌军被围歼的消息虽然未经乌官方完全证实,但俄军公布的被俘士兵画面和"黑鹰"直升机被摧毁的,都在暗示乌军防线已出现难以弥补的漏洞。
有分析指出,顿涅茨克方向乌军中外籍雇佣兵占比已高达六成,这意味着本国士兵损耗严重到需要靠外援来填补空缺。
装备上的困境则雪上加霜,欧洲军援在2025年下半年下降逾四成,防空导弹和重炮弹药告急,乌军只能靠无人机和少量美制火箭进行骚扰式抵抗。
![]()
面对俄军每日上千架无人机、数十枚导弹的火力密度,士兵的生命像风中残烛般脆弱,这种高伤亡率进一步加剧了兵源补充的难度,就算征来新兵,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战斗力,反而可能成为下一轮消耗的牺牲品。
克利奇科的提议看似只是下调两岁,实则暴露了乌克兰人力资源与俄罗斯的结构性失衡。俄罗斯凭借1.4亿的人口基数,在兵员动员上有着天然优势,而乌克兰总人口还不到俄罗斯的三分之一,且面临严重的人口外流问题。
![]()
这种数量上的鸿沟不是靠战术创新就能弥补的,就像红军城战役所展现的,乌军并非战术不行,而是在持续的消耗战中拼不过对方的人力储备。
当泽连斯基政府反复强调"不会放弃任何一寸领土"时,前线士兵却在弹药耗尽、补给中断后"别无选择"地投降,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本质上就是兵源枯竭的直接体现。
![]()
克利奇科也承认"过去18岁就可服兵役,但他们还是个孩子",这种矛盾的表述恰恰说明,他比谁都清楚下调年龄的风险,却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更棘手的是,这个提议还戳中了政策设计本身的悖论。一方面,政府为了留住年轻人,允许18 - 22岁男性自由出入境;
![]()
另一方面,当兵源不足时,又想把这个群体纳入征召范围,这种朝令夕改的政策很容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政治新闻网"评价称,克利奇科的言论反映出人们对乌克兰年轻男性外流加剧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正在转化为实际的社会反弹。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主席斯特凡丘克在6月时曾明确表示"当前没有将入伍年龄下调至18岁的计划",这一表态当时还让民众松了口气。
![]()
可仅仅五个月后,22岁的红线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这种政策的连续性缺失,只会让更多年轻人对国家未来失去信心,进而加入海外流亡的队伍,形成"征兵范围扩大—年轻人外流加速—兵源更短缺"的恶性循环。
克利奇科其实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他在采访中提到"乌克兰的未来取决于和平到来后能否扭转外流趋势",并寄望于"如果能有一半的年轻人回来,我们就会感到欣慰"。
![]()
但这个美好的愿望面临着三重现实阻碍:首先是和平的遥遥无期,当前俄军仍保持着稳扎稳打的推进节奏,乌军要想实现战场逆转,短期内看不到希望;
其次是就业机会的匮乏,经历多年战乱后,乌克兰经济早已千疮百孔,就算和平到来,短期内也难以提供足够的岗位吸引年轻人回流;
最后是生活质量的落差,那些在欧盟国家获得难民身份的年轻人,已经习惯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要让他们放弃现有的一切回到满目疮痍的故土,难度可想而知。
![]()
更何况,持续的征兵政策正在透支国家的人口红利,22 - 25岁本该是接受高等教育、积累社会财富的黄金年龄,过早将他们推向战场,不仅会影响个人前途,更会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说到底,降低征兵年龄不过是饮鸩止渴的权宜之计。
克利奇科或许有他的苦衷,作为基辅市长,他比谁都清楚前线兵力不足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这种以牺牲未来换取当下的做法,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
当一个国家不得不靠不断降低征兵年龄来维持战争时,它更需要思考的或许不是如何征召更多年轻人上战场,而是如何尽快找到结束战争、重建和平的路径。
毕竟只有和平才能真正留住年轻人,才能让那些漂泊海外的游子心甘情愿地回到故土,这才是解决兵源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是乌克兰真正的希望所在。
参考资料:
兵力短缺!外媒:基辅市长呼吁将乌克兰征兵年龄降至22岁——环球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