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的风浪又一次变得不平静,美国“福特号”航母抵达拉美海域,还直接带着1.5万人的庞大阵容停在委内瑞拉家门口。美国方面说是“缉毒”,但看着那一整套航母打击群的配置,谁都知道这不是去抓几条小船,而是赤裸裸的战略威慑。
可以说,美军这次在加勒比的行动规模,是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从“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到“硫磺岛”两栖戒备群,再到部署在波多黎各的F-35隐形战机,美国几乎把半个西半球的军事力量都调动了起来。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用类似的手法介入拉美事务,早在1989年他们就以“缉毒”为名,出兵巴拿马,推翻了诺列加政权。只是这一次目标变成了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自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对拉美的态度明显更为强硬。
![]()
面对这种规模的集结,委内瑞拉防长放出狠话,全国军队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军演连轴转,民兵动员,连首都的防空体系都在加紧布防。据报道,马杜罗已经启动“独立200计划”,在全国范围建立综合防御体系,动员民兵、警察、地方防卫部队一起进入战备状态。新颁布的《整体防御指挥法》更是要求全国335个市级行政区建立防御司令部,统一指挥、统一响应。说白了,就是准备打一场“全民战争”。
但与此同时,委内瑞拉内部也有人直言不讳:“真要打起来,我们恐怕撑不过两个小时。”毕竟,委内瑞拉再怎么准备,也掩盖不了差距。装备老旧,训练不足,士兵工资低得可怜,很多人靠兼职养家。唯一能撑场面的,是那批上世纪的俄制装备:苏制战机、T系列坦克、S-300导弹系统。若真开战,美军高强度空袭一旦压上来,这些装备顶多能支撑几个小时。正因为如此,委方高层才会放话,说可能撑不过两小时。不是认怂,而是明白现实。
![]()
不过,委内瑞拉也不是没有想法,他们制定了两套应急方案:一套是“游击式防御”,另一套是“制造混乱”。前者是在全国280多个点部署小型作战单位,一旦美军空袭或登陆,就分散作战,搞破坏、打冷枪,让美军陷入泥潭。后者更极端,利用情报部门和执政党武装,在首都制造混乱,让国家变得“不可治理”。
这种战法也不是“胡来”,马杜罗很清楚,美国最怕的不是战斗,而是“陷进去”。美国上一次在拉美动武是三十多年前的巴拿马战争,行动不到一周就结束了。可如果在委内瑞拉陷入持久的游击抵抗,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拉美国家的反美浪潮都会随之爆发,届时多方干涉之下,委内瑞拉没准就能寻得一条不错的出路。
从军事角度看,美军目前也还不打算直接动手,其采取的是“威慑—施压—等待事件引爆”的模式,不会轻易发动全面战争,而是希望通过连续的军事行动,让委内瑞拉先犯错。比如某次海上摩擦、某次误击,再借机升级行动。这种套路,美国用得太熟了,从南斯拉夫到利比亚,再到叙利亚,都是这套剧本。现在,美国媒体已经在为这场“可能的战争”造势,强调委内瑞拉“藏匿毒品网络”“庇护恐怖分子”,舆论氛围正在慢慢酝酿。
![]()
如果说这场对峙有什么关键点,那就是“第一枪”。无论是谁先开火,局势都可能瞬间失控。美军有绝对的火力优势,但政治成本太高;委内瑞拉想拖、想耗,却又怕被逼到角落。于是,整个加勒比海成了一片危险的静默区,双方都在对方的雷达边缘徘徊,等着看谁先犯错。
从更大的格局看,这场对峙折射出美国在拉美影响力的回潮。过去十年,美国在全球焦点都放在中东和印太,拉美被边缘化。但随着中俄在该地区经济投资增加,美国开始重新介入。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其实是在宣告:“这是我们的后院,我们要重新掌控秩序。”可问题是,拉美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美国说什么都行”的地方了。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社会多元化,美国想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恐怕没那么容易。
![]()
这场对峙的结果还未可知,但它提醒了世界:所谓“秩序”和“正义”,从来都不是由一方单独定义的。对美国来说,或许这只是一次“秀肌肉”的行动;对委内瑞拉而言,却是关乎国家存亡的现实考验。而在这背后,拉美的独立意识、全球的权力博弈,正在重新洗牌。加勒比海的风暴,远未过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