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蒋升 通讯员 徐宁宁
晚11点,窗户外的世界都黑了,62岁的刘阿姨(化名)仍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明明身体很累,可就是睡不着,整夜翻来覆去,就像条锅里的煎鱼。”刘阿姨无奈地说,为此她只能看纪录片“麻痹”自己。
与刘阿姨有相同烦恼的,还有32岁的小李(化名)。身为程序员的他常加班到深夜,待回家洗漱完上床,耳朵却像被强制按了“开机键”,变得比白天还敏感,“有时候好不容易睡着了,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又会被惊醒,之后便再也睡不着,只能数羊到天亮。”
为什么天一凉,睡觉就成了难事?又该如何应对?
日前,来自宁波市北仑区梅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卫生科医生张健伟走进辖区内的“彩梅之家”,带来一场名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的健康讲座,现场很多居民连声感慨:原来睡不好的不止我一个……
![]()
张健伟在义诊中/梅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很多人总认为失眠是想太多所致,其实不然,这并非矫情,其背后有多种原因。”张健伟解释,秋冬季是失眠症高发期,这与日照时间缩短、人体褪黑素分泌发生变化等因素有关,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也可能影响呼吸道与睡眠舒适度。此外,随着外界环境改变,人们活动减少、社交频率降低,也更容易在夜间遭遇思绪纷扰。
张健伟在门诊中发现,很多被失眠盯上的居民都有自行服用安眠药的经历,但这并非人人适用的“破题之法”。
“这在部分中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并非单纯睡不着,而是存在不易被察觉的心结。”张健伟对此感触很深,有的是因三十多岁的女儿突然辞职还没找到工作而发愁;有的则是看着邻居抱上孙子羡慕不已,回家和单身儿子大吵一架,心里憋着一股气,做啥都不顺。
对于这类患者,张健伟会建议他们好好坐下来与子女说说话,了解彼此想法。换言之,解铃还须系铃人,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有时可比单纯吃药管用。
目前临床应对失眠的方法很多,除口服药物外,还有认知行为治疗、光照治疗、经颅磁刺激等,轻症患者也可以试着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重塑紊乱的生物钟,如白天多去户外活动,避免过度用脑或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睡前泡个脚或听点舒缓音乐,都有利于放松紧绷的神经。
精神科医生提醒,若连续三个月出现睡眠质量不佳或失眠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尽早就诊。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