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椰风裹着乐声掠过金黄沙滩,年轻的身影在滨海营地汇成流动的光海——11月14日,第二届漓岛音乐节将在海南澄迈启幕。
不是偶然的热闹,而是持续的效应。今年1月首届音乐节,4万观众中七成来自省外,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破1.2亿;第二届“早鸟票”几分钟内便告售罄。这座小城正以“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坐标,用文化破题,书写着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澄迈叙事”。
![]()
首届漓岛音乐节现场。主办方供图
“澄迈叙事”并非心血来潮,此前,持续打磨的“文化澄迈·十二乐章”系列活动,让在地文化与潮流文化交融呈现;连续举办的澄迈半程马拉松,用赛道串联起城市风光与乡村景致,吸引着省内外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2024年“青年澄迈”的提出,将“青年友好”从文化探索上升为区域发展核心议程。“办好一个节、激活一座城”是澄迈的文旅策略之一。
![]()
“文化澄迈·十二乐章”系列活动。主办方供图
![]()
澄迈半程马拉松。主办方供图
真正有生命力的文旅IP,从来不是短期流量的制造者,而是生活方式的提供者。从音乐节现场的承接流量,到同步开启的政策推介转化流量,再到背后创业补贴与生活保障锁定留量,漓岛音乐节这个IP早已超越文化活动本身,成为串联起青年“体验-认同-扎根”的纽带,让“为音乐而来”的流量,最终转化为“为梦想留下”的发展增量。
![]()
青年澄迈全球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首届音乐节期间,同步举办的“青年澄迈全球发布会”,则用创业故事搭建起人才吸引的桥梁。政府顺势推出“青创十六条”,提供最高50万元创业投资、最高60万元置业补贴、免租金创业空间及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后半程功夫”,才让一场节庆真正转化为一座城市的长期吸引力。
当漓岛音乐节的余音与自贸港的浪潮交织,这座曾以“长寿”为标签的城市,如今正通过文化IP搭建起吸引青年的通道,让“来澄迈”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创客安放事业与生活的选择。
澄迈数字研究院院长司新颖认为,在海南自贸港全新的机遇中,必须“破圈”才能得以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就是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决定价值匹配。澄迈倾力打造的IP集群,已经从文化叙事串联为价值叙事。这也是以文兴业、提质跃升的起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