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掌城榆林』…
分享给朋友们看
网友留言:我是榆林市民,热爱这座城市。近年市政府通过马拉松、省运会、“陕北过大年”等活动深耕文旅,展现榆林风貌与建设成果,努力有目共睹。但城市发展仍有不足,现将浅见梳理如下,供您参考。
一、文旅“软件”亮眼,“硬件”需补位
文旅宣传成效显著,但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发展、影响民生,建议从两方面突破:
优化环卫与交通秩序:替换城投拖拉机运垃圾模式,改用小型电动汽车,减少污染、提升环卫现代化;规范非机动车管理,禁止柴油三轮车在主城区或主干道行驶,避免混行隐患,改善市容。
重点路段交通优化:驼峰路、清涧路、桃源路、福利路等因车道窄、停车位规划不合理,高峰时常“抢道”拥堵。如桃源路(东沙主干道)仅2车道,两侧划停车位后实际仅1车道可用;福利路(东沙进城主干道)同样2车道,拥堵突出。建议拓宽无辅道路段,科学规划停车位(如建公共停车场减占道),分离机非车道,改善通行效率与安全。
二、古城保护开发,打造文旅名片
榆林古城是珍贵资源,游客增多后,破败、交通混乱问题凸显,建议参照大同、忻州古城经验改造:
强化交通与风貌管控:现有机动车禁行禁停通告自相矛盾,解决不了老城区群众的出行,机动车车主催促游客常见。规划路网与建筑改造:拆除古城内80年代后与风貌不符建筑,打通新建路与老街、老街与东城墙的南北通道,解决居民出行;修缮破败建筑,“修旧如旧”避大拆大建。
完善配套与培育业态:在灵霄广场、大坝头建大型停车场,解游客停车难;借鉴忻州古城“政府建、免租金、提取营业额计费”模式,引商户入驻,培育非遗、陕北餐饮等特色业态;复建仿古衙门、总兵署,丰富游览内容。
优化周边交通衔接:拓宽上郡路至大坝头道路,河道采“涵洞流水、上部建路”;加快建东沙-西沙、西沙-开发区、开发区-西南新区快速路,实现“30分钟市内直达”。
建议领导深入基层听诉求,城市建设无需一步到位,可分批逐年推进,聚焦痛点即可让市民见实效。恳请纳入规划。
榆阳区政府办:为深入落实榆林市古城保护利用号召,榆阳区委、区政府以“活化历史文脉、提升综合价值”为核心,全面推进“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榆林古城更新计划,同步深化榆林古城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建设,重点从三方面推动工作落地:
一、夯实运营基础,优化公共服务保障
聚焦古城功能提升与管理精细化,一是推进雨污分流等民生工程,同步改造周边停车场并实施智慧化管理,为古城步行化改造提供支撑;二是开展“精细治理+高效协同”提升行动,明确保洁服务、链口管控、树木修剪等物业服务标准,同时对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整治,持续改善古城运营环境与服务质量;三是持续深化古城步行化管理,优化步行化管理标识指示系统,对标景区标准化建设要求,针对管理难点、痛点与堵点,进一步细化流程、优化方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活化文化资源,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
严格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规合一”上位整体规划,按照“保护为主、整治优先、慎重新建”原则,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律,在保护古城历史格局、空间景观、街巷肌理与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榆林米茶、根雕等非遗体验庭院与非遗工坊,以非遗元素丰富文旅内涵,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价值的转化。
三、深化业态融合,构建多元消费与文化场景
围绕“宜居、宜游、宜业”目标,多维度升级古城功能与体验:一是培育特色民宿、定制餐饮、城市书房、音乐酒吧、咖啡店、茶座等多元商业业态,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二是探索引进国内成熟运营团队,提升榆林古城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业态水平,探索“文旅+商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三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有序恢复张季鸾、邓宝珊等名人故居,谋划建设明朝巡抚衙门、清朝刘厚基总兵府,推进原行署革命院改造工程;四是打造集黄土美食、公共艺术、花艺空间及社区商业为一体的阳光艺术集市,构建多样化文化平台,进一步活化古城文化生态,助力榆林古城成为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文旅标杆区域。
您提出的“替换垃圾清运车辆、规范非机动车管理、优化重点路段交通”等建议,与我市当前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高度契合。2025年,我市将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作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计划实施99个项目,主要包括:
(一)道路畅通工程。针对您提到的驼峰路、桃源路、福利路等拥堵路段,我市已将“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优化路网”列为重点任务。例如:2021年实施城市更新以来,中心城区打通了肤施路南延、兴中路、驼峰路南、新三路等20条断头路、瓶颈路。目前榆林大道(青山路-保宁路)、科创一路东拥堵路段、榆阳东路西段、新建路北段等拓宽瓶颈路改造、打通断头路的工程陆续通车,新建道路12条,累计18公里;2025年将继续推进文化北路拓宽、榆溪大道东延等工程;目前已启动的科创五路-聚源路快速化交通和科创四路跨线桥项目,将贯通高新区和高新区;沙河综合立交和榆林大道上跨草榆路的榆林大道快速化项目贯通西沙至高新区成为榆林南北的快速化交通,正在开工建设的人民路西延拓宽改造项目,便捷北西沙的通行,德静路拓宽改造项目连接金沙路和上郡路,成为东沙、南郊、高新的主要干道,榆溪二号桥建成后更是高效贯通南郊片区、高新片区,成为城市榆林跨榆溪河的重要标志性路桥,这些项目的建成通车将实现榆林八大片区“30分钟市内直达”,提升区域交通效率。
(二)交通组织优化。计划新建10处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530个,缓解占道停车问题。目前在东沙红山路和银沙路交叉东南方向、桃园路、翠华路等片区选址了5块空闲地,进行生态停车场建设,有效环境停车难问题。我们将结合“智慧交管”系统建设,优化信号灯配时,推进机非分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与安全。
(三)环卫与交通管理提升。我们将推动环卫作业车辆电动化、小型化更新,逐步淘汰高污染、高噪音车辆,提升环卫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强非机动车管理,规范通行秩序,减少混行隐患。
二、关于古城保护与开发您对榆林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建议非常中肯,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一)古城项目推进情况。近年来,完成了南大街立面和亮化氛围营造提升,对78处店铺进行针灸式更新改造,启动了古城雨污分流及旱厕改造项目。一是交通组织及风貌管控方面。目前已启动南城墙修复、梅花楼片区更新、电信大楼和百货大楼改造等项目,逐步拆除与古城风貌不符的建筑,打通南北通道,优化内部路网。二是已启动国家综合非遗馆建设项目,正在优化方案设计,同时对古城内的原工业学校、原党校、原政府大院等公产进行改造和功能重塑,不断丰富古城文旅产业发展的业态布局以及充实古城内的公共设施配套等,同时以普济寺为民居改造示范片区,已完成5处民居院落改造,有序推进古城民居院落空间环境及景观风貌,逐步推进古城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目前凌霄广场已建成,二期凌霄塔公园正在开工建设,大坝头等地涉及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由榆阳区结合年度老旧片区改造、巷道内涝治理等,拆治结合,一次性、统筹解决该片区的人居环境问题。
(二)古城大街步行街管理。一是为缓解古城老街步行化管理区域内居民停车难题,新增改造免费停车场6处,共计停车位362个(其中,财校停车场81个、戴兴寺外停车场20个、香云寺外停车场22个、八狮社区文化广场停车场52个、原工业学校操场停车场166个、八狮社区东侧停车场21个)。上述停车场均已改造完毕并投用,优先保障老街步行化管控区域内沿街商户、住户及尽头式巷道居民车辆停放。二是实行步行化街区管理以来,共设立16个便民服务驿站,提供17辆电动观光摆渡车、5辆货运车,改造6处停车场,为老街居民、商户和游客提供便利服务,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三)配套设施与业态培育。采取渐进式优化商业业态,目前榆阳区政府牵头,已引入国家级非遗项目2家、省市区级非遗项目8家、农特产品店1家、地方风味美食店26家、文创产品店12家,持续优化古城业态,集聚品牌效应。同时常态化开展演艺活动。采取“常态化+重大节日”演出模式,每周六、日晚8点在古城六楼沿街展演“鼓舞榆阳”、榆林小曲等非遗项目。重要节假日举办“陕北榆林过大年”“五一古城行”“古城庆国庆”等特色活动,持续提升古城文化活力与吸引力。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城市体检为导向,以片区更新为抓手,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提升等项目,努力打造“有记忆、有活力、有温度”的城市空间。
针对您反映的路段周边无停车场,群众车辆停放需求大问题,二大队辖区中队对上述路段进行常态化疏堵、治理,特别是高峰时段安排护学岗、疏堵岗进行通行保畅勤务,辖区中队步巡岗在日常时段进行巡逻管控,缓解路段拥堵问题。同时加大上述路段的违停治理力度,最大程度确保道路通行有序。如您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或反映,可拨打0912-3255444!
来源:人民网地方留言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