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近年来欧洲在军事采购上的举动令人震惊,仅一年内就向美国投入高达760亿美元用于购买武器装备,这一金额竟是过去十余年年均支出的四倍之多!
这些国家口头上高呼“防务自主”的战略目标,行动上却将大量军购订单源源不断地交给美国军工企业,短短五年间,已从边缘买家跃升为美军工体系的核心客户群。
美国正借助这股强劲的军售浪潮,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编织一张紧密的军事协作与对抗网络。这张网是否会延伸至中国周边地区?我们周边的安全环境是否正在悄然滑向更高风险的临界点?
![]()
欧洲此次对美制武器近乎狂热的采购趋势,若放在几年前几乎无人能够预料。
长期以来,美国稳居全球最大武器出口国地位,但具体哪些国家购得了何种装备、交易规模如何,始终缺乏系统透明的数据披露,整个对外军售领域宛如一个封闭的“黑箱”。
直到勃鲁盖尔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完整覆盖美国“对外军售”(FMS)计划所有交易记录的数据集,才真正揭开了欧洲军购背后的真实图景。
![]()
自2020年起,欧洲国家对美国军事技术的采购量呈现火箭式增长,到2024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60亿美元峰值,相当于2008年以来该地区年均采购额的整整四倍。
需要强调的是,这份数据并非估算或抽样统计,而是基于美国政府官方通报机制建立的精确追踪体系。
它聚焦于FMS项目下的正式协议——即外国政府直接与美国国防部签署的军购合同,每一笔交易都必须经由国务院通知国会,具备高度权威性,也是勃鲁盖尔研究所的核心依据来源。
![]()
值得注意的是,像“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这类以无偿援助形式提供的军事支持并未计入该统计,这意味着实际流入欧洲的美制军事资源总量远超当前数据显示的水平。
数据中凸显出两个极为显著的趋势:其一是北约欧洲成员国在美国对外军售中的占比急剧攀升,从2019至2021年间的28%飙升至2022至2024年间的51%,首次占据半数以上份额。
其二是波兰的极端突出表现,一国便占据了整个欧洲对美军购需求总量的30%,在其高达550亿美元的采购清单中,包括F-35隐身战机、NASAMS防空系统以及M1A2主战坦克等尖端装备,几乎全面依赖美国供应链。
对此,勃鲁盖尔高级分析师洛佩斯明确指出,如此庞大的国防投资能否转化为长期战略收益,仍有待时间检验。
欧洲为何突然转向大规模引进美式武器?根本动因在于地缘格局的深刻演变。各国既要持续支援乌克兰战场消耗,又亟需加速本国军队现代化进程,而美国在多个关键军事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令欧洲本土厂商难以匹敌。
以远程防空和导弹防御为例,除美国“爱国者”PAC-3 MSE系统外,可供选择的成熟高性能反导平台寥寥无几,这种“别无他选”的现实困境迫使多数国家只能求助于华盛顿。
![]()
然而,这种采购行为背后潜藏着深远的战略隐患——一旦采用美制武器系统,便极易陷入所谓的“依赖陷阱”。
正如洛佩斯所言,采购只是开端,后续几十年还需不断追加配套弹药、专用软件、雷达升级包及信息技术模块的采购,维护、训练和技术支持也完全受制于美方服务体系,实质上等于将国防命脉交由他人掌控。
面对这一被动局面,欧洲各国及欧盟机构并非毫无作为,近年来持续推动本土防务整合与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意图逐步减少对美国军工体系的过度依赖。
![]()
特别是随着美国对欧安全承诺日益模糊化——时而宣布调整驻军部署,时而又威胁削减军事援助——这种政策摇摆让欧洲深切意识到,将国家安全寄托于跨大西洋盟友并不可靠,推进防务自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但这条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军购决策与最终交付之间存在诸多变数。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瑞士,曾敲定价值75亿美元的F-35战斗机采购协议,后因高昂的全周期使用成本及关税争议引发国内激烈争论,一度濒临取消合同边缘。
![]()
这也反映出,欧洲内部在对美军购问题上远非统一立场,分歧与疑虑始终存在,部分国家对深度绑定美国军工生态持谨慎甚至抵制态度。
回望全局,勃鲁盖尔发布的这份数据集为我们理解国际军贸走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窗口。
欧洲军购结构的剧烈重构,表面看是各国强化自身防御能力的表现,深层逻辑则是美国利用其技术垄断地位与成熟的FMS机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军事贸易中的主导权,并在客观上助推了排他性安全架构的形成。
![]()
美国向欧洲大规模输送先进武器系统,导致该区域与邻近力量之间的军事对比发生结构性偏移,这种失衡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加剧全球安全局势的紧张程度。
而这股军售扩张的风潮绝不仅局限于欧洲大陆。作为世界头号武器出口国,美国一贯善于通过军售手段强化同盟关系、挤压竞争对手空间,进而拓展自身的地缘影响力。
从东欧到亚太,美国的军售网络正加速延展。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周边一些国家近年来也在显著提升军备采购力度,其中不少交易背后都能看到美国战略布局的痕迹。
![]()
当各类先进武器在区域内快速扩散,当零和博弈式的安全观念逐渐占据主流,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必然随之累积,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压力也随之上升。
当然,尽管道路曲折,欧洲实现防务自主仍存希望。
随着欧盟加大对本土军工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各国在联合研发、技术攻关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未来有望逐步削弱美国的技术壁垒,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军贸格局。
但这不仅需要时间沉淀,更要求欧洲各国超越短期利益分歧,实现真正的协同合作。毕竟在国家安全这一根本议题上,外部援助终究不如自我掌控来得可靠。
![]()
总体来看,欧洲军购激增四倍的现象,本质上是一场地缘政治角力、技术代差压制与战略自主权争夺的集中体现。
美国通过军售构建起的这张军事联动网络,不仅重塑了欧洲的安全生态,也在深刻影响着全球战略力量的分布与平衡。
![]()
对中国而言,这一趋势既是警示,也是提醒:唯有不断增强自主国防实力,积极参与并推动建立公平、有效且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机制,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牢牢捍卫自身的主权与发展权益。
当前全球军贸格局的演变方向尚未定型,最终走向取决于各主要行为体未来的战略抉择。但可以确定的是,依附他国永远无法换来持久安全,掌握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才是通往真正安全的唯一路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