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看到一句话,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话越多。
的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
明明知识匮乏却自信满满,急于表达却疏于思考,喜欢高谈阔论却内容空洞。
而那些真正有见识,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的人,反而言语谨慎,懂得适时沉默。
![]()
曾看到网友@小橙子发帖吐槽她家的亲戚。
她说她三叔每逢家庭聚会,都会自动化身为行走的“百科全书”:
从国际形势到股市走向,从教育改革到育儿心得,从社会热点到家长里短……
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能瞬间接上话,滔滔不绝地发表长篇大论,仿佛饭桌就是独属于他的演讲舞台。
就连年轻小辈们随口聊聊最近在追的电视剧,他都要插嘴评价一番,尽管连演员名字和情节都对不上。
前一阵子中秋聚会,三叔喝了几杯就又开始高谈阔论。
聊到教育改革的时候,身为高中老师的小橙子有点听不下去,便插了几句嘴。
结果三叔瞬间脑羞成怒,开始特别大声的去反驳小橙子,说网上的专家不是这么说的,说小橙子年纪太小看不清楚政策背后的真相。
最终,一家人不欢而散。
![]()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达克效应”,指的是:
能力不足的人往往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总是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
简单来说,就是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因为懂的少,所以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因为见识浅,所以看不到自己的浅薄。
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不确定”,只有斩钉截铁的“肯定”和“必然”。
他们听不进去任何意见,若是有人反驳他们的观点,那一定是对方的错。
因为他们缺乏的不仅是对知识本身的了解,更缺乏一种“判断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的能力。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陷入某种“知识错觉”的陷阱。
在网上刷到过几个短视频、看到过几篇爆文,就偏颇的认为自己精通了该领域的知识,从未想再进行深度的加工和思考。
而大数据又会根据他们的喜好,继续推送相关的内容。
他们的认知就这样被困在狭小的圆圈里,自己又不具备跳出圆圈的能力,也就接触不到更广阔的未知领域……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固执地认为自己早已洞察一切。
![]()
认知低者的“话多”,不仅仅是停留在实际意义上的“侃侃而谈”,更多是他们会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明明身无分文,居无定所,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却总有一套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
他不愿意承认被人看低的现实,就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他被赵老太爷打了,毫无还手之力,就在心里想: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了,儿子打老子。
他明明没有孩子,但看到有读书人考取了秀才,也不以为意,而是在心里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乡下人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
阿Q却斩钉截铁的认为:这是错的,可笑!
即便最后被迫画押认罪,他最担心的却是画的圆圈不够圆。
阿Q的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对于自身失败的否认。
他从未想过真的去做些什么改变现状,而是选择通过虚构的优越感来平衡惨淡的现实。
语言对于他来说不是交流的工具,而是自我保护的铠甲,是掩饰内心恐慌和无力的救命稻草。
![]()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阿Q们”。
他们可能是不愿意做出改变,却总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职场人;
他们可能是现实生活中一事无成,却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到处攻击的键盘侠……
对于他们而言,声量的大小是证明自身存在唯一的方式,话语的多少是衡量他们自我价值的主要工具。
他们的喋喋不休,不是在与他人对话,而是与自己内心的恐惧赛跑。
他们害怕沉默,因为在寂静之中,那个真实、苍白、无力的自我就会浮现出来。
可事实上,这一切都不过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
《庄子·秋水》中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每逢秋水时节,千河百川汇入黄河,声势巨大,两岸之间,牛马不辨。
掌管黄河的河神,看到如此景象,非常的开心,以为天下的美景盛世全都汇聚在自己这里。
高兴的河神,唱着歌,跳着舞,顺着水流向东而行,一路到达了北海。
看着北海的无边无际的壮阔,河神这才明白自己引以为傲的黄河,在大海的面前,竟然如此的渺小。
河神很是惭愧,便对海神说:
“听了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原来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若不是亲眼看到您这样的浩瀚无边,我就会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被真正懂得大道理的人笑话。”
海神回答道:
“不可以和井底之蛙讨论大海,因为它受居住地的限制,没有亲眼见过大海,所以就不会相信;
不可以与夏天的虫子讨论冰雪,因为它受季节的限制不曾见过冰雪;
不可以和见识浅陋的人讨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到的教育束缚,很难跳脱出现有的认知;
如今你从河岸而来,看到了大海,知道了自己的浅陋,那我以后就可以和你讨论大道理了。”
![]()
曾几何时,我们都如河神一般,觉得自己眼前看到的天地就是世界的全貌。
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自己的博学与独特。
可当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向更广阔的天地迈出一步时,才会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这不是一种悲哀,相反是提升认知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是真正变得成熟的开始。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它意味着我们终于坦然地接受了自己的认知局限,能够以更真实、客观的目光去审视自我。
毕竟唯有不逃避、不遮掩,才会对世界永远保持好奇,永远带着一份赤诚之心去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
这份自知之明,比任何浮于表面的侃侃而谈都更加坚实、更有力量。
![]()
日本古典文学《徒然草》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知之事,无需妄言;知之之事,无需多言。”
沉默不是无知,而是充实后的沉淀。
就像饱满的稻穗总是低着头的,而空瘪的稗草总是高昂着头。
向内深耕,向外沉默,或许才是这个喧嚣时代最好的修行。
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在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当的话。
愿我们都能在适当的沉默中,找到最真实的自己。
作者 | 森森是葡萄
主播 | 楚翘,治愈系主播。喜马FM:楚翘_诗歌之王。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2026年,十点读书×人民日报出版社,从上万本好书中精选出365本好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清单。
诺奖作品、经典名著、影视原著…各类型全覆盖;
雨果、莎士比亚、加缪、老舍、萧红…一次读过瘾。
扫码即听,省去一切挑书、选书麻烦。

而且每本日历都可以绑定3个手机号,全家都能听。
自带的小夜灯,轻轻一触、即可照明,照亮每一位认真生活的普通人。
现在下单,直接“拍1发9”不要错过~
「 2026十点读书·听书×夜灯日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