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过度比价省的那三瓜两枣,不如少馋一口比什么都强。”累人累心的比价过后,有网友如是感叹。
今夏的外卖大战,让不少消费者养成了比价的习惯,甚至为了拿到最低价,有人都要“货比五家”。
然而,当外卖大战结束,劲爆的折扣红包“小”了,奶茶餐食不再白菜价,但许多人比价的习惯却留了下来,点个餐要比价一小时的情况时有发生。
“从今天开始再也不比价了。”最近,有市民在网上发出感叹,顿时引发共鸣,数千网友在评论区热烈讨论,现身说法。“过度比价浪费你的时间,摧毁你的精神,偷走你的快乐。”有人这样总结。
![]()
曾经“货比五家”,点个餐要花一小时
在今年夏天的外卖大战里,市民许小姐陷入了“比价陷阱”。
她告诉记者,自己本身并不是“羊毛党”,过去也不爱比价,但今年夏天的外卖大战却改变了这点。“美团、京东、淘宝闪购、饿了么和商家小程序,每个订单我都要比较一下,因为不知道哪个渠道在我下单的那一刻会有更大额的优惠,只有确定点到了最低价,我才会如释重负。”
然而,随着外卖大战的结束,她明显感觉到各平台的红包变“小”了。“之前买奶茶用上红包只要花个位数,现在可能就要十几元。”许小姐说,外卖大战的结束不仅没有让她花在比价上的时间减少,反而变本加厉:“越是点不到像之前那么便宜的外卖,就越想更便宜一点,否则总觉得自己亏了。”
![]()
如果是咖啡奶茶之类的比较还比较简单,如果是点一顿正餐,那在各个APP里要找相同的菜品放进购物车里来对比总价,一个手机都不够用,两个手机同时操作,页面切来切去,有时候订个外卖要花一小时。
“之前蛮长一段时间,比价下来都是淘宝闪购最便宜,但现在淘宝闪购没有美团神券便宜了。”这种变化,让许小姐感觉“比价一点都不能马虎”,因为如果出于惯性去使用淘宝闪购,就得不到最优惠的价格了。
而由于关注这类外卖优惠信息,许小姐的社交账号也经常被推荐各种“薅羊毛省钱方法”,各种吸引人的标题“0元喝”“红包叠红包”等等。“有时候照着一步步做,做到哪一步就卡壳了,教程的页面和实际页面对不起来,或者红包弹窗完全不同。感觉就是引流的垃圾信息,浪费时间。”
![]()
最近,在看到网上“不过度比价”的提议时,许小姐陷入了反思。“其实这么复杂地比价下来,大多数时候也就省个几元,除非哪个平台正好有大活动,那可能省到十几元,差价再大的情况很少。”
跟着攻略“薅羊毛”,忙半天却花费得更多了
大二学生小朱想吃炸鸡汉堡时,总会打开肯德基、麦当劳的APP,但官方APP的外送费让他觉得很“肉痛”。“他们的外送都是6元配送费加上打包费。我距离最近的门店都只有几百米,所以总是很纠结,犹豫干脆自己去店里算了。”
后来小朱发现一个“薅羊毛”攻略,称可以就近买一件便宜的外卖,然后拜托骑手顺路去把自提的单子一块儿送过来,如果骑手不愿意,可以适当给一些打赏。
![]()
于是,小朱进行了一次尝试。他挑选了一个39.9元的鸡翅汉堡套餐,如果选择外送,则有6元配送费以及额外的打包费。为此,他专门挑了该门店附近的一家奶茶店,点了一杯便宜的奶茶后,请骑手顺路去取餐,还特地电话对方表示会打赏3元,骑手同意了。
小朱原本心情不错,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省钱又省力的好办法。然而,在他等待送餐上门的过程中,闲着无聊又打开了美团外卖,才发现一模一样的套餐,用券后竟然才30元出头,且配送费只要3元。
![]()
“顿时感觉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折腾了一大通,结果还多花了十来块。”有过这次经历,小朱表示自己再也不想为了省配送费而去“研究”攻略了。
在沪送餐多年的骑手苏师傅告诉记者,他有时会遇到一些让帮忙带东西的订单,帮忙到柜台拿自提套餐的也有过。“如果当时手头订单不紧张,需要帮忙带的餐又比较少,那可以顺路带一下。但如果要带的套餐东西多,或者手边订单多,如果没有打赏,就不太愿意送。”
此前,瑞幸有过到店1元送贝果的活动,不少顾客想到点一杯瑞幸请骑手帮带。对于要不要打赏骑手这点,网友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1元加上打赏骑手的费用,低于贝果原价就算赚到;也有人认为,贝果才1元,如果打赏骑手数元,自己岂不亏了。
![]()
过度比价耗时耗力,时间精力也是成本
“决定今天起不再过度比价。”一位网友随手发在社交平台的感想,意外引发强烈共鸣,也道出了许多人在“精打细算”后的疲惫与觉醒。当比价从精明的花钱策略演变成消耗心力、侵占时间的负担后,消费者们开始反思:为了省下一点钱,真的值得吗?
许小姐在反思后决定停止比价。“我不会说,如果我用我比价的时间去创造价值,赚得会比省得多。但我用来比价的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刷刷剧、看看新闻,我会更加放松快乐。”她现在给自己定下规矩:小额消费快速决策,大额支出适度比价,但绝不超过半小时。
![]()
同样经历过比价困扰的小朱,如今也改变了做法。“上次为了省配送费折腾半天,结果反而多花了钱。现在我想通了,时间和金钱总要选一个。”最近,他和朋友去了一家快餐店,尽管下外卖订单或许能得到更优惠的价格,但他还是忍住了打开手机的冲动。“如果在店里点外卖,要先比价,等有骑手接单了再和骑手反复沟通,取餐的过程中可能还要和商家沟通,最后吃的时候还要注意商家的脸色。太累了,不如松弛下来专注和朋友聊天。”
越来越多人开始“觉醒”。有人现身说法:“为了几块钱比来比去,有天突然发现我的流量用超了,一下子扣了60块钱,丢了西瓜捡芝麻。”也有人犀利直言:“比价的时间精力成本也是成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琐碎的事情上,自然没有精力去做让你进步提升的事情。”
![]()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电商促销的套路比餐饮外卖有过之无不及。有网友吐槽:“这几天为了凑满减当起‘数学家’,各种比价,真的太内耗了。”更让人糟心的是,好不容易完成比价下单后,平台却推送来更便宜的价格……
正如一位网友的总结:“好的睡眠和心情更重要。”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度比价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就是一笔昂贵的成本时,一种更理性、更从容的消费观正在形成——拒绝过度比价,把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留给更重要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