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银行直供房” 房源供应量增加,引发业内热议。为何此类房源供应会出现增长?其又是否会对二手房市场产生影响?
“银行直供房”数量激增
近日,兰州银行、吉林银行、天津银行等多家银行以及地方城商行与农信社等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
据京东资产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兰州银行挂牌直售房产标的为1130个,2025年增至1779个;吉林银行挂牌出售的房产超过2000个,天津银行接近1300个。除了直接出售房产,部分银行也尝试租赁方式盘活资产。如中国银行佛山分行将拍卖禅城区一套住宅的租赁权,起拍价861元/月,租期一年。此外,该行同时上架多笔租赁拍卖。
这些被业内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实质上大多是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产物。当企业或个人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收回作为抵押物的房产,完成债权剥离取得清晰产权,然后以房东身份直接出售或出租。
据了解,这些房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来自司法拍卖流拍后的“以物抵债”;另一方面,银行也通过司法程序主动取得房产。
银行端或成房源供给重要渠道
“银行直供房”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如兰州农商行某套125平米住宅成交价仅151万,而同地段中介挂牌价达180-220万,价差高达30%;此外,在产权清晰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交易对手直接为银行,有效规避了法拍房可能存在的民间借贷、长期租约等潜在隐患;另外,流程也比较便捷,部分银行提供"看房-贷款-过户"一站式服务,买家可以像网购一样完成交易。这些优势对资金有限的刚需族十分有吸引力,也令依赖信息差盈利的中介行业措手不及。
对此,广东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银行“直售房产”,本质上与法拍房的区别不大,但交易风险相对较小,有利于加速资产处置。随着对银行业绩考核、资产处置力度的加大,加上地产下行后,表内部分不动产风险暴露加大,银行直接对接C端处置资产,可能会增加。因此,未来银行端可能成为房源供给的一个重要渠道
市场影响
为何近期“银行直供房”数量激增?其背后,是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集中暴露。随着房贷断供潮、企业经营贷违约激增,银行被迫接收大量抵押房产。而传统法拍渠道因流拍率高、周期长已无法满足需求,银行不得不开辟直售新路径。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1—10月,全国法拍市场各类法拍房源累计挂拍数量60.5万套,同比下降5.7%;房源累计拍次共105.8万次(同一标的物可能存在一拍、二拍等多次拍卖),最终成交拍品数量为13.8万套,同比下降2.4%,清仓率22.8%(成交拍品/交易截止拍品),总成交金额2048.7亿元,同比下降22.5%。
相比之下,银行直销能缩短处置周期至少3个月,这正是银行"亲自下场"的重要原因。
对于近期“银行直供房”数量增加,其将对二手市场造成多大影响?有业内专业人士认为,“银行直供房”是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下的阶段性手段,其低价特征会在局部、短期内对二手房报价和中介业务造成冲击,但体量与房源质量决定了它很难成为压低全国房价的长期主因。从对房价的影响来看,目前银行直供房实际成交量只占同城二手房总成交的极低比例,普遍在1%—3%,尚不足以决定大盘价格,但低价挂牌会拉低小区或板块内的“最新锚定价”,对业主和买家的心理预期形成压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