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生几个孩子是最好的?”“不生最好!”
“你觉得生孩子有什么好处?”“没好处!”
在一次街头采访中,博主每次问到生育话题,路人几乎都是一个反应——不生。
![]()
或许有人觉得这只是嘴上说说,私底下该备孕还是备孕。
可事实上,去年4月,“救救产科”的话题连续几天占据热搜。
![]()
产科医生直言,十年前夜班忙得像打仗,一晚上8台剖腹产连轴转。
现在整晚守在产房,可能一台手术都等不到。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生娃了?
![]()
说白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一个字:钱。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养孩子的标准已经变了。
以前的父母,孩子能吃饱穿暖、健健康康长大就行。
![]()
但现在,家长们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从胎教开始就要精心规划,出生后更是事事讲究。
这种“精细化养育”的理念,在无形中把养育孩子的成本推得越来越高。
有机构算过一笔账,把一个孩子从出生养到大学毕业,全国平均下来要花六十八万。
![]()
注意,这还是保守估计,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没个上百万根本打不住。
从孩子还没出生就开始,产检、营养品、待产包,就已经开始烧钱。
孩子出生后,奶粉、尿不湿、各种婴儿用品,更是不能省。
![]()
而且,随便一样东西只要贴上“婴幼儿专用”的标签,价格立马翻倍。
再加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两口子辛辛苦苦挣的钱,基本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除了直接的经济压力,住房问题也是个大难题。
![]()
年轻夫妻在大城市能买得起个小两居就不错了,可有了孩子怎么住?
孩子需要独立的房间,可能还要请老人来帮忙带,或者请保姆,房子不够大怎么行?
可是换房谈何容易,现在的房价高得让人望而却步,很多人连首付都凑不齐。
对女性来说,生孩子的代价就更大了。
好不容易读完书,在职场上站稳脚跟,一旦生孩子,职业发展很可能就此中断。
有调查显示,女性在孩子四岁前,因为要照顾孩子减少工作时间,平均会损失六万多的收入。
![]()
更别提那些隐形的职场歧视了,已婚未育的女性找工作本来就难。
生完孩子回去上班,原来的位置可能早就被别人顶替了。
面对这些压力,年轻人的选择其实很理性。
![]()
与其勉强生个孩子,让全家都过得紧巴巴的,不如暂时不生,或者干脆不生。
这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潜在的孩子负责。
![]()
除此之外,即便是那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年轻人的想法也变了。
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去旅游、去学习新技能、去健身。
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孩子身上。
![]()
由于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明显下降。
数据不会说谎,要知道,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时,上海某医院一年能接生3.4万个宝宝。
![]()
病房不够用,走廊里摆满加床,连建档都得托人找关系。
可现在,广东信宜市的一家中医院却宣布,2025年5月起停止产科住院分娩服务。
这个有着一百五十多万人口的城市,竟然养不活一家医院的产科。
![]()
而四川旺苍县更惨,活产婴儿数从2021年的1600多个,跌到今年上半年的500出头。
以至于三家医院的产科不得不合并成一家,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
一位在产科工作多年的医生忧心忡忡地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整个产科可能会消失。
没有足够的病例,医生得不到锻炼,医学生也不愿意选择这个专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等到将来真的有人想生孩子了,可能连有经验的产科医生都找不到了。
![]()
生育率的下降,让教育行业也进入了寒冬。
以前家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幼儿园,得提前一年去排队报名。
但现在,幼儿园园长亲自到街上发传单,也不一定能招到学生。
![]()
教育部6月11日公布的数据就显示,2024年,全国幼儿园比上一年少了整整2万所。
母婴用品店的老板们更是叫苦不迭。
以前奶粉、尿不湿都是整箱整箱地卖,现在顾客都买小包装的,生怕用不完浪费了。
![]()
婴儿车、婴儿床这些大件,以前一个月能卖出去十几件,现在三个月卖一件都难。
不过危机中也有转机。一些聪明的医院开始转型,不再只是提供接生服务。
而是向产前产后延伸,提供孕期管理、产后康复、育儿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
幼儿园也在想办法,有的开始做托幼一体化。
它们把服务年龄下延到一到三岁,满足双职工家庭的需求。
深圳还出现了“老幼共托”的新模式,让老人和孩子在同一个地方得到照顾,实现资源共享。
![]()
实际上,放眼全球,生育率下降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从欧洲到亚洲,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面临同样的困境。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生育率已经从1950年的5.0降到了2024年的2.3。
![]()
欧洲多个国家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
奥地利的生育率只有0.6,意大利1.2,德国1.3,都远远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
就连巴西、孟加拉国这些传统上生育率很高的国家,现在也开始出现少子化趋势。
![]()
但亚洲的情况更为严峻。例如韩国,已经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韩国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新生儿补贴一百万韩元,育儿补贴一直发到十八岁。
女性产假延长到一年,工资照发,可即便这样,效果还是微乎其微。
![]()
不过有意思的是,一些欧洲国家虽然生育率很低,但人均GDP却很高,生活质量也不错。
这似乎说明,低生育率未必就是坏事。
但问题是,我们能承受生育率持续下降带来的后果吗?
![]()
当养老金系统因为缴费人数减少而难以为继,当劳动力短缺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当整个社会因为缺少新鲜血液而失去活力,到那时再想扭转局面,恐怕就太晚了。
只是目前来看,提高生育率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好的事。
![]()
想要解决问题,不在于简单“催生”,而在于构建育儿友好的社会环境。
只有让养娃成本不再高不可攀,让托育服务触手可及,生孩子才能重新成为自然选择。
毕竟,没有人不喜欢孩子的笑脸,只是现实让太多人不敢轻易做出这个选择。
![]()
生育率下降的背后,是一代人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降低养育成本、完善公共服务、营造友好环境。只有当生育不再是负担,而是幸福的选择时,新生命的啼哭声才会重新响彻产房,社会的活力才能得以延续。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