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咱家那枣泥酥还有吗?明早我给你带点回医院检查。”62岁的王阿姨一边收拾着厨房,一边招呼女儿帮忙。
前阵子,她总觉得肚子隐隐作痛,还时不时打嗝。一开始以为是消化不良,没当回事。可最近体重竟默默掉了近6斤,这才被女儿拉到医院。
当医生说“需要做个胰腺方面的详细筛查”时,王阿姨有点疑惑:“平时一点油腻荤腥都没怎么吃,怎么就轮到胰腺‘出问题’呢?”医生肖然听后,意味深长地问了句:“喜欢吃点甜点、膨化小零食吧?”
见王阿姨一愣神,医生叹了口气:“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些零食,才是胰腺健康的隐藏杀手。特别是你这样的中老年人,‘甜口零食当日常’,一不小心就埋下了大麻烦。”
你知道吗?根据2023年《全球癌症负担》最新数据,全球每年新发胰腺癌病例逾48.2万,而中国就占了接近1/4。
胰腺被誉为“消化系统的发动机”,一旦出故障,后果极其严重。但很多人直到胰腺被“悄悄侵蚀”,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那么,哪些常见零食,正在“偷走”你的胰腺健康?尤其是第4种,很多人天天当消遣,却极易被忽视。别急,答案就在下文。今天,就带大家认清胰腺受伤的真凶,给自己和家人多留一份健康的余地。
![]()
在我们的印象中,胰腺问题往往和油腻大餐、酗酒相关。事实上,频繁摄入高糖高脂零食,同样会让胰腺苦不堪言。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每日摄入高糖零食(如曲奇、糖果等)的人群,胰腺慢性炎症发病风险上升近23%。
医学机制也并不复杂:
高糖零食导致血糖反复波动,增加胰岛β细胞分泌负担,日久易使功能衰竭。某些膨化、油炸零食富含反式脂肪酸,会损伤胰腺细胞膜,加重胰腺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长期、高频摄入加工类零食,胰腺癌风险高出16.8%。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高糖高脂饮食”列入影响胰腺健康的5大危险因素。别忘记,胰腺是哑巴器官,即使受伤初期很少有明显症状,往往已经悄悄“埋雷”于体内。
![]()
医生提醒,下列4类零食频繁出现,胰腺很容易“受累”:
如蛋糕、奶油点心、夹心饼干、慕斯等。这类食品含精致糖量高,每100克就可含糖35克以上,长期进食可让胰腺细胞“疲劳过度”,高血糖、高胰岛素来势汹汹。相关数据显示:每周糕点摄入高于3次的人,胰腺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上升约14%-21%。
包括薯片、薯条、虾条等。它们多含有反式脂肪酸、添加剂、防腐剂,摄入后胰腺需分泌更多消化酶来对付“异物”。英国糖尿病协会临床随访进一步佐证,膨化食品常吃人群,胰腺炎风险升高13%左右。
![]()
乳脂类冰淇淋/雪糕
无论是小布丁还是花式雪糕,其高糖高饱和脂肪的“双重陷阱”让胰腺压力倍增。统计显示:每天1支雪糕,患胰腺相关紊乱几率提升9%-13%。而且不少冰淇淋裹着甜酱和坚果,负担翻番。
软饮料及含糖饮品
你以为只是“解渴”吗?果汁饮料、汽水、奶茶,它们100ml含糖高达10-14克以上。长期代替白水饮用,胰腺每次都要“加班”来应对血糖升高。
![]()
新加坡国立大学流行病报告显示:每日摄入含糖饮品1瓶以上者,胰腺癌风险比每周偶尔饮1次人群增加27%。特别是45岁后,胰腺承受能力下降,更容易出乱子。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每天消遣的小零食里,几乎都榜上有名?
![]()
零食虽香,健康更值钱。如何降低胰腺受伤风险?医生建议这样做:
优选“三低”食品:低糖、低脂、低添加剂:选择新鲜时令水果、小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每餐一小把,既补充营养又能保护胰腺免受“高糖重击”。
控制“零食时间窗”:集中在两个正餐之间偶尔少量进食,避免深夜加餐、饭后随手拿零食的习惯。研究表明,控制进餐时间可将胰腺负荷减少约18%。
优先选白水/淡茶,主动“戒断”含糖饮料:用浮式柠檬水、花茶等“换掉”汽水、果汁奶茶。每天白水摄入1500-2000ml,保持胰腺“休息”时段。
关注体重与血糖波动,定期体检早筛查:一旦发现莫名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异常,别拖延,及时就医。数据显示,40岁以上每两年做一次胰腺相关检查,可使早筛发现率提升23%左右。
多做有氧运动,提高胰腺代谢能力:如快步走、游泳、太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即可。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让零食“危害”大大减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