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枢纽经济是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突破口,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江苏宿迁位于苏北腹地、长三角北翼,近年来,该市锚定开放枢纽建设的目标,坚持改革创新,打造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以港口畅物流,以物流带经贸,以经贸促产业,推动临港产业发展壮大,多项做法被列入江苏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事项清单。
今年7月25日,在南京海关所属宿迁海关监管下,10辆承载着价值360万元天然乳胶的集装箱车顺利驶入宿迁保税物流中心卡口,标志着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行。这是宿迁市首个口岸开放功能载体,也补齐了江苏省13个设区市保税功能载体的最后一块“拼图”。
据了解,宿迁曾是江苏省唯一没有口岸的设区市,企业进出口只能从其他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转运,导致一些重大项目难以落地,极大限制了投资贸易便利化和对外开放质量水平。面对口岸缺失难题,宿迁于四年前将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推进,在江苏省政府高位协调支持下,去年底终获国家批复设立。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在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内,紧邻“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和宿迁港,包含保税仓储区、海关查验区、综合服务区等三大功能区域。
临港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便利的通关服务。为跑出外贸“通关加速度”,宿迁大力拓展内陆港出海新模式,市港口集团与上港集团达成内陆集装箱码头(ICT)2.0项目合作,将上海港外贸空箱资源前置到宿迁港,实现“宿货宿出”。目前,天合光能、桐昆恒欣、东磁新能源等企业在该模式下,实现货物直达越南、巴基斯坦、荷兰等地,全程“通关一体化”,手机实时追踪货物,电子单据秒传,运费透明可控。数据显示,新模式使货物出运时间较传统“陆改水”缩短2-3天,物流成本直降30%—40%。
“随着港航基础设施完善和口岸服务功能提升,我们进一步加快布局构建临港产业体系。”宿迁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民富说。去年,宿迁制定了《宿迁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按照“百里航道、千亿龙头、万亿产业”的发展蓝图,提出形成“443”临港产业新体系和打造“10+1”重点临港产业园区,目标到2035年临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目前,宿迁临港产业园区围绕高端纺织、新材料、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吸引了桐昆恒阳化纤项目、盛虹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逸达新材料差别化纤维项目、恒力时尚产业园项目、凯盛新材料光伏玻璃项目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逐步形成“前港后园”产业发展格局。
位于沭阳县临港产业园的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是宿迁高端纺织产业龙头,2022年7月投产,生产自动化率高达95%。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通过千吨级货船从南通、连云港等地直接运抵厂区专用码头,在港口优势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加持下,实现“聚酯-长丝-织造”在同一厂区一体化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该企业开票销售113亿元,带动宿迁全市高端纺织产业产值达1018.2亿元,同比增长20.5%,成为继新能源产业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
今年1-9月,宿迁“10+1”重点临港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产值达1011.22亿元,正重点推进158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440亿元,已完成投资268.57亿元。
下一步,宿迁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赋能枢纽能级提升,为临港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改革型开放枢纽新高地。(朱成林)
编辑:柳苏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