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窗见绿 出门进园
231个口袋公园让市民收获满满幸福感
——大数据里“读”沧州(八)
初冬的清晨,曲韵公园内,退休教师陈景华正带着孙女在景观廊架下背诵古诗词。“以前这片是拆迁留下的闲置地,杂草丛生,现在变成了有亭有景的小公园,步行三分钟就到,带娃、散步都方便。”这座藏身于沧州西部新城街角的口袋公园,正是我市城市公园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我市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构建起“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新建植物园二期、中央景观带二期等重点项目,盘活231处道路街角、拆迁腾退地及闲置地,建成口袋公园,让绿色福利精准触达市民生活。
在位于永济东路米苏阳光小区前的童心公园,主打“全龄化”绿色空间,2000平方米的公园里,滑梯、秋千、沙坑等儿童设施按年龄分层布局,成为亲子家庭的“周末打卡地”。“每逢周末,带孩子来这里玩滑梯,还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比在家看电视有意思多了。”市民李少杰正陪着女儿在沙坑旁搭建“城堡”。
“口袋公园的建设,优化了城市环境,暖了民心。”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全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86.54%,15分钟生活圈绿色服务功能全面完善。“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常态。
“展望‘十五五’,我市将持续深化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公园与文化、体育、科普等业态深度融合,让绿色空间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城管部门将科学谋划绿地建设,均衡绿地布局,将绿地建设与城市更新结合,通过片区改造、拆围增绿、腾退闲置地、改造废弃空间等措施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大力推进绿道网格体系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园服务功能,满足人民需求,持续推进绿地开放共享,完善便民及智慧设施;融入本地文化特色,打破“千园一面”局面;有序推进全龄友好公园改造,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的休闲、游憩需求,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来源:沧州日报
编辑:任梓绮
编审:于国树 崔秩恺
审核:孟 辉
邮箱:zjrongmeiti@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