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报)
转自:劳动报
![]()
11月13日,京东、抖音电商等平台的“双十一”大促正式收官,天猫淘宝虽未完全结束,也已进入倒计时24小时的节奏。观察今年“双十一”不难发现,消费者的理性消费习惯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之间获客竞争的激烈程度,然而在周期拉长、规则简化、让利直接的背景下,品牌竞争也回归到产品力与用户体验的本质。
大促成绩单透视消费新动向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公布“战绩”。从京东公布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到天猫强调淘宝闪购带来的新增用户与订单;从美团闪购人均消费金额增长近三成,到快手上的男士美妆、滑雪装备等细分赛道爆发……
具体来看,各大平台都淡化了成交额,转而披露更多细节数据。比如,京东宣布,截至11月11日23时59分,京东“双十一”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天猫则强调其淘宝闪购业务带来的新用户订单数已超过1亿。从目前数据来看,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有19958个餐饮品牌、863个非餐饮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双十一”前增长超100%。
也有平台以消费者画像的形式呈现了消费趋势的变化。从人群来看,快手发布的“双十一”消费图鉴显示,今年“双十一”涌现出新的流行趋势。比如,男士扛起“买买买”大旗,男士面部精华销售额同比暴涨超70倍;“滑雪五件套”提前热卖,平台上滑雪衣销售额同比增长288倍,儿童滑雪裤、儿童滑雪服等产品也悄然爆发。
业界认为,复盘今年“双十一”消费趋势可以看到,消费需求已悄然变化:从必需到兴趣,从价格到价值,从集中囤货到随时下单,人们的购物车反映出的是更丰富、更自洽的生活图景。
AI电商未来仍需闯关
今年“双十一”还有个绕不开的话题——AI入局。从消费者端的“AI万能搜”“AI帮我挑”,到商家端的数字人直播、智能客服、AI内容生成,生成式AI已从“可选插件”升级为电商生态的“底层架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从前台来看,AI导购正在重构用户体验。“双十一”之前,淘宝就一次性发布了6款AI导购产品。AI的加入让平台搜索相关性飙升了20%,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用户不仅逛得更久,买得也更多了,复购率明显提升。
尽管AI赋能成效显著,不过专家也注意到,部分AI应用仍显“粗糙”,例如,AI客服有时无法解决真实问题,被消费者吐槽“来回就那几句”;一些大模型在推荐商品时可能出现与用户预算不符、未显示折后价格等问题。而且有些商家利用AI生成的商品图片与实物差距过大,引发了消费者对“卖家秀”的信任担忧。同时,消费者也开始担忧“看不见的技术”在幕后随时修改价格,加剧信息不对称。
行业专家表示,长期来看,电商作为AI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将成为行业持续探索的课题。未来提振消费,需进一步强化“品牌-标准-技术”的协同。当平台、品牌、技术共同发力,消费市场就能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头图来源:图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