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监测洞庭湖代表性鸟类之一的豆雁,今年1月候鸟北迁时,湖南益阳林业局和南洞庭自然保护区给47只豆雁佩戴了卫星追踪器后放飞,并一直追踪它们的动向,希望它们能够飞回这里越冬。这一年,它们在哪里生活?这批豆雁是否会如期赴约?
追踪器回传的大数据显示,这群豆雁放飞后在洞庭湖停留一段时间,于今年3月17日一路北上。近3个月后,于6月20日抵达西伯利亚苔原区生活繁衍。9月20日起,豆雁陆续南下寻找越冬地。
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陈峥嵘:从整个迁徙时长来看,它北迁总共花了将近三个月,南迁总共花了将近40天,也就是说北迁是晃晃悠悠,南迁它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 杨道德:由南向北繁殖地,它的温度是越往北温度越低。飞行时间长,飞行的中间需要停歇,补充食物,恢复体能。由繁殖地向越冬地南迁的过程,因为南边的温度更好、食物更充足,所以它不需要为繁殖这些做准备,就直接以最更快的速度到达越冬地点。
监测发现,11月2日,其中三只佩戴追踪器的豆雁最先飞回了越冬地——洞庭湖,而且还有新的发现。
陈峥嵘:三条轨迹,一条路。这个现象从我们近10年对豆雁的追踪数据来看,三个个体南迁北迁的这种迁徙轨迹如此高度重合的,这是属于第一个案例。
杨道德:这三只豆雁的飞行路线基本一致,有可能是这三只就是一个小的家族,也有可能这三种豆雁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可能就是体力相当者在飞行的过程中,相处得比较好的这种情况。
![]()
洞庭湖“追雁”之旅
追踪器数据显示,这3只豆雁抵达南洞庭湖后,一直停留在舵杆洲湿地。它们在这过得怎么样?跟随记者踏上追雁之旅。
![]()
通过超长焦镜头,记者锁定了一群豆雁,它们在苔草丛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抬头观望。为了找到三只佩戴追踪器的豆雁,记者从200米的空中视角,在不靠近、不干扰它们的前提下,放大无人机镜头逐一搜索。
![]()
倍数放大的镜头中,一只疑似佩戴了追踪器的豆雁站在苔草丛中休闲发呆,身边还有3只没有佩戴追踪器的豆雁,一起觅食一起休憩。
搜索了多遍目标范围后,巡护团队暂未找到另外两只同一路线飞回的豆雁。
豆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越冬地主要聚集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在豆雁群附近还发现了东方白鹳、白鹭、苍鹭等多种候鸟。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