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你们身边有没有那种小学成绩特别好,一到初中就成绩下滑,最后变”学渣“的孩子?
前几天,我表姐找我吐槽,说她家女儿愁坏她了。初二成绩一路掉,从初一级前50名,跌到现在级300多名。
她说,孩子上小学时多厉害啊,语数英三科加起来能考295分(每科 100分制),当时还以为女儿是学霸呢!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记得儿子刚上初中时,我去参加家长会,他的班主任也说过这样的话:“小学成绩别太当回事,很多优等生都是‘假学霸’,到初中很容易露馅!”
她说,小学那点知识量,其实只占整个学习生涯的不到5%。光盯着分数看,很容易养出“假学霸”。
别让小学的高分,蒙蔽了未来的双眼。
表姐的女儿就是个例子。小学差不多每次三科考295多分,上了初一开始下滑,到上初二,成绩哗哗往下掉得厉害。
为啥会这样?其实啊,很多孩子小学靠刷题就能拿高分,但知识一多、一难,老本就吃完了。
班主任说,小学盯着孩子的分数,不如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大多都是“假学霸”。
![]()
一、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假学霸”?
那怎么避免呢?我总结了两点“假学霸”特征,我们一起避坑:
(1)别让孩子沉迷刷题
小学知识点少还简单,多做几套卷子,分数确实能上去。但真学霸会搞懂每个知识点背后的逻辑,甚至能自己出题。
我陪娃写作业时就发现,有的孩子遇到题先摸脑袋:“我之前做过没?” 不是想 “这题考啥知识点”。
到了初中就完了,科目多、知识点难,哪有这么多时间刷题呢?自然成绩掉得飞快。
说白了:刷题只能应付小学,理解知识点才是初中不掉队的关键。
(2)警惕孩子“思维懒惰”
有的孩子遇到难题,三秒想不出来就直接看答案。这种“积懒成笨”最可怕。
我同学就是初中语文老师,一直当班主任,她说班上能自己先思考问题的孩子不到 15%!
大多数孩子做题,一两分钟想不出答案,立马喊:“老师我不会!” 或者翻答案。
看着挺努力,其实是 “懒于思考”,越不思考越笨。
就像写作业,真学霸花九分钟想解法,一分钟写;假学霸两分钟想不出,直接抄答案。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成绩的高度。
小书虫妈妈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学,不会思考的孩子,再努力也成不了真学霸。
![]()
二、那真学霸都有哪些特质呢?
那真学霸到底啥样?我也总结了3点,家长照着养,准没错。
第一:学习习惯特别好
学习是套流程:预习、听课、复习、写作业、考试,一步都不能少。预习、听课、复习、写作业,每个环节都做到位,孩子成绩大多都不会差。
我朋友的孩子就是一个学霸,他的学习习惯真的特别好。比如,每天每科就15分钟预习,把不懂的标出来,上课带着问题听,效率特别高。
写作业前人家先复习,不像有些孩子,拿起作业本就写,错一堆。还有认真审题,读题时画关键词,这样变避免粗犯错了。
说白了:好成绩不是靠聪明,是靠 “预习 + 听课 + 复习 + 审题” 的好习惯堆出来的。
第二:每天坚持阅读
一位考上北大的学霸说过:“不是高考改变我,是多读书让我想问题更清楚。”
小学不阅读,娃脑子就 “空”,初中理解文言文、数学应用题都费劲。很多老师也说,三年级前陪娃养成阅读习惯,比报多少补习班都有用。
我也发现,我每天陪女儿读20分钟书,坚持半年,明显感觉她理解题目的能力强了。
所以啊,阅读是学习路上最稳的垫脚石!小学的阅读量,藏着初中的学习后劲,越读越聪明。
第三、爱运动、不服输
运动不仅能长个儿,还能让大脑更活跃。更重要的是,还能养出学霸的 “抗挫力”。
所以啊,别觉得运动耽误学习,现在我每周带娃打羽毛球,骑自行车,她不仅长高了,遇到难题也不轻易放弃了。
![]()
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
小学阶段花时间陪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 15 分钟、写作业前先复习、每天读会儿书、每周动一动。
这些事看着小,却能让孩子在初中、高中一直稳下去。小学养对习惯,比考100分更重要,这才是娃长远的底气。
互动话题:你家娃小学阶段,你最在意培养啥?是阅读习惯、审题能力,还是运动习惯?评论区跟我聊聊,我们互相取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