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电池的黎明,并非燃油车的黄昏,而是现有新能源车的“大清洗”序幕。当中国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实现历史性突破,并锚定2027年量产之时,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已悄然启动。其核心冲击力,并非指向那些仍在排放尾气的传统汽车,而是精准地瞄准了当下数千万辆搭载液态锂电池的电动车。
![]()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一次“物种进化”,而非简单的技术升级。现有液态电池虽性能尚可,但其固有的易燃风险与笨重的温控保护系统,如同阿喀琉斯之踵。而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彻底取代了易燃的电解液,从物理根源上杜绝了热失控的可能,让电池包如磐石般稳定。摆脱了沉重的液态与保护系统后,电池包得以大幅减重或同等体积下塞入更多能量,轻松实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这使得当前主流的六七百公里续航车型,瞬间显得竞争力不足。
![]()
这场革命并非停留在PPT阶段,中国科研团队已通过一系列创新,扫清了量产的核心障碍。无论是中科院团队利用高分子聚合物构建柔性骨架,还是巧妙引入碘离子充当“交通协管员”,亦或是清华团队为电极打造“不粘锅”式的保护壳,这些突破共同攻克了长期困扰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难题,为2027年的小规模量产铺平了道路。
![]()
因此,固态电池的真正对手,是技术迭代速度远超自然折旧速度的存量市场。当一项颠覆性技术来袭,车辆的其他部分可能依然崭新,但其最核心的资产——电池组,却可能迅速沦为“技术负资产”。从现在到2027年,消费者购车心态将发生微妙变化:购买一辆即将被技术淘汰的电动车,是否明智?这种预期将直接冲击现有液态电池车型的保值率,一场围绕技术代差的市场洗牌,已然拉开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