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7万多块钱买的准新电车,评论区有人羡慕有人担忧,我突然意识到,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分化。一边是主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另一边却有一群年轻人悄悄涌向了那些已经停产或破产的车型。这种看似矛盾的消费行为,背后其实是年轻人用最务实的方式参与汽车消费的新思路。
![]()
这些被戏称为“烂尾车”的电动车型,主要来自已经退出市场或濒临退出的新势力品牌。比如高合HiPhi X曾经定价接近80万,如今二手市场不到30万就能入手;极越01作为百度下场打造的产品,上市不到一年品牌就面临重组,二手价格直接腰斩。年轻人瞄准的正是这种价格落差——用普通紧凑型电车的预算,买到原本定位高端的车型。
![]()
选择这些车型的消费者普遍持有一个观点:硬件本身的价值不会因为品牌消失而贬值。一位购买了二手哪吒S的车主给我算过一笔账,这款车搭载的宁德时代电池和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与许多在售车型的核心部件同源。“就算品牌不在了,核心部件的供应商还在,找第三方维修点照样能保养。”这种“拆开看价值”的思路,让很多机械素质不错但品牌运营失败的车型重新获得了市场认可。
![]()
不过现实问题也确实存在。最让人担忧的车机互联功能,确实可能随着服务器关闭而逐渐失效。但有意思的是,已经形成了自发的技术交流群,有人研究出了破解安装第三方车机系统的方案。这种民间智慧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官方服务,却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这些车型的使用寿命。一位专修新势力车型的技师告诉我,现在他们店里有三成业务都来自这些“绝版电车”,从轮胎刹车到电池检测都能搞定。
![]()
这种现象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电动车市场的成熟度。当核心三电技术越来越标准化,不同品牌之间的硬件差异其实在缩小。这就像十年前的手机市场,当技术方案趋同后,二手机市场反而更加活跃。年轻人敢于购买这些车型,本质上是对电动车产品生命周期有了新的判断——一辆车的使用价值,不再完全与品牌绑定。
![]()
从整个行业来看,这种“捡漏”消费其实是一种健康的市场调节机制。它让那些产品力不错但经营不善的车型,依然能够通过二手市场继续发挥价值。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在提醒车企,产品研发和品牌运营需要更加均衡——好的产品如果得不到市场认可,最终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
![]()
随着电动车技术迭代速度放缓,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品牌退出市场。但这些车型不会突然消失,它们会在二手市场找到新的生命周期。这种消费现象不会成为主流,但它确实为预算有限又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选择。中国汽车市场的多元化,恰恰就体现在这种看似边缘却充满生命力的消费行为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