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跨境ETF刷屏了。易方达和华夏的巴西市场ETF首发即售罄,全市场规模突破9000亿元。看着身边朋友纷纷晒单,我不禁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的场景——当时QDII产品还鲜有人问津,如今却成了香饽饽。
![]()
但当我打开量化系统查看这些ETF的交易数据时,发现纳指科技ETF溢价率已高达17.42%,其他热门产品也普遍超过6%。这让我想起2015年分级基金的疯狂——当散户蜂拥而入时,往往就是风险积聚的时刻。
一、牛市的淘汰赛: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赚不到钱
都说千金难买牛回头,但回头的可能真的不是牛。在量化交易领域摸爬滚打这些年,我深刻体会到牛市其实是个残酷的淘汰赛。就像当下跨境ETF的火爆,表面看机会遍地,实则暗藏玄机。
通过我的量化系统观察,真正的牛股都有两大特征:
必有人抢:好东西永远是稀缺的。当游资和机构同时活跃时,往往意味着重大机会正在酝酿。
必经历洗:大资金要拉升股价,必须先洗掉跟风盘。看懂这个阶段,才不会提前出局。
这两点在我跟踪的多个市场中都得到验证。比如2025年10月涨幅前三的股票——武进不锈、科林电气和初灵信息,虽然分属不同行业,但资金博弈路径惊人相似。
![]()
二、数据透视:揭开"旱地拔葱"背后的秘密
这三只股票在爆发前都经历了长达数月的横盘震荡。普通投资者看到的是突然的"旱地拔葱",但在我的量化系统中,早就能看到游资与机构的激烈博弈。
以武进不锈为例:
![]()
图中标注的6个"游资抢筹"时点(紫色区域),前五次股价纹丝不动,直到第六次才迎来900%的暴涨。这就是大资金运作的典型模式——用时间换空间,在散户失去耐心时突然发力。
另外两只股票同样如此:
![]()
这种规律在跨境投资中同样适用。当某只ETF出现持续溢价时,往往意味着大资金在布局。但普通投资者只看到表面的高收益,却忽略了背后的风险积聚。
三、从A股到全球:不变的资金博弈逻辑
当前跨境ETF的火爆让我想起A股历史上的多次热潮。无论是QDII额度紧张导致的溢价,还是新兴市场的波动风险,本质上都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通过量化系统我发现:
美股科技板块虽然受AI概念推动增长强劲,但估值已处历史高位
新兴市场在美元走弱周期确实存在机会,但需要精准把握入场时机
港股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异常敏感,需要动态跟踪资金流向
这些发现与博时、广发等机构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同的是,量化数据能更早捕捉到资金异动信号。
四、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十年量化交易经验告诉我:
不要盲目追热点:跨境ETF虽火,但高溢价往往伴随高风险
关注资金行为:真正的机会藏在游资与机构的博弈中
善用工具辅助:普通投资者更需要客观数据来弥补信息劣势
回到开篇的跨境ETF热潮。当朋友圈都在晒收益时,我的量化系统显示机构资金已在悄然调仓。这再次印证了那个真理:市场永远奖励那些看得更深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所涉内容均为个人观点分享与案例展示, 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收集整理。 金融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 也不提供任何操作建议。 如发现任何冒用本人名义从事非法证券活动的行为, 请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 让我们共同维护健康理性的投资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