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松山地区位于今甘肃省的景泰、天祝、古浪三县交界地带,处于祁连山东麓余脉的峻岭中,在明朝时期是一处水土丰腴,可耕可牧的滩涂草原。这里处于蒙古鞑靼和明朝的边境地区,但一直被鞑靼人占领。在明朝中叶修建边墙时(后称“旧边”)也主观忽略了这四百里的界限。
![]()
![]()
后来,鞑靼人宾兔部驻牧松山后,就开始频繁南下,侵扰明境,让明廷颇为头疼。终于在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王朝开始进行战略部署,企图收复松山地区。先是由甘肃镇调遣两万精锐担任主攻任务,又安排三万兵力承担周边布防警戒。另外,又集中固原、宁夏、延绥等镇共三万兵力供随时调动。
![]()
![]()
第二年,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鞑靼人阿赤兔、宾兔等部再次反叛,率领数千精锐侵袭靖虏城与白草原等地,掠夺土地。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达云等奉旨讨敌,经过六个月激战,率七路之师击败漠北鞑靼,并成功收复了被占据三十余年的大小松山地区。这就是明史中著名的松山战役。
![]()
战后,李汶向朝廷呈《计处松山善后事宜疏》奏请修筑“新边”。万历二十七年(1599)动工,一条东起永安索桥,经泗水、古浪土门间的长城迅速修筑起来,同时在沿线建造烽燧,并在松山、大靖、土门、裴家营、红水等重要地点修筑城堡,形成了一道新的长城防御体系。
![]()
![]()
如今,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尚存松山新城遗址。这是一座规模宏大、性质完备的营堡,做北面南,分为内、外两重城墙,平面呈“回”字形,当年由兵士用芨芨草和木椽混合制成城墙框架,再用黄土层层夯实,今城墙基本完整。
![]()
![]()
其中外城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20米,墙高10米,北墙有马面,南、西两面开门。四角有墩,墩长9米,宽8米。四周有护城河,宽8米;内城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0米,南墙开门,外有瓮城。内有官衙、军营、民居、学堂、粮仓、寺庙等设施。内城还有地道通往城外,两口水井能保证用水安全。
![]()
在松山新城以北1公里处,还有座四方形的夯土古城,被称为松山旧城,建于宋代。此行笔者未到近处,只用无人机飞过去做了航拍。(甘9,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5年1月7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