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洪承畴和施琅的存在感有点高。两位都是满清名将,曾经为大清开疆拓土,同样也是叛徒,都是背叛自己的前任投奔到大清麾下,但是历史上两个人的评价却截然不同。洪承畴身上打着汉奸的标签,永世不得翻身。施琅则顶着统一功臣的光环,光宗耀祖。
同样是叛徒,同样是功臣,为什么待遇差距就这么大呢?
![]()
最重要的自然是历史贡献与道义性质的问题。这是最本质的区别。
洪承畴投降满清的时候,崇祯皇帝还活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依然被明朝控制,满清只能算是偏居东北的造反武装。大一统的中国,道统仍然属于明朝。因此洪承畴的投降与背叛只能算贪生怕死的行为。
而到了施琅收复台湾的时候,清朝已经继承了明朝的道统,成为代表华夏的王朝。而据守台湾的郑氏在郑成功死后,不再具有收复国土的正义性,郑氏势力实际上已经成为影响东南沿海国土安全的分裂势力。因此施琅的功绩属于统一祖国,这与洪承畴的贪生怕死有天壤之别。
![]()
当然,你要说施琅没有道德污点,这也不是事实。早年,他跟着郑成功的老爹海盗郑芝龙混,郑芝龙投降清廷,施琅也跟着去了。后来郑成功扯旗反清,施琅觉得还是这边更有发展前景,于是又反叛清朝跟了郑成功。结果施琅功高震主,不受郑成功节制,被国姓爷拿了全家。施琅逃跑,他老爹和弟弟被杀,最终让施琅再度投奔清朝,并且下决心要干掉郑氏势力。
所以,施琅的反复横跳,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家国情怀,但毕竟是身不由己,他对付郑氏也有复仇的因素,反叛虽说不好听,至少也是情有可原。
![]()
反观洪承畴,崇祯对他实在是恩宠有加,让他当上兵部尚书、蓟辽总督,这是什么待遇?国防部长加东北军区总司令,明朝可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洪承畴被俘,崇祯以为他已经殉国,甚至亲自给他开追悼会。结果呢,洪承畴被俘几天就投降,你说他对得起谁?
就因为洪承畴到处丢人现眼,连他投降效力的清王朝都觉得这真是条狗。
投降大清以后,洪承畴因为功劳很大,一度被顺治帝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的荣誉称号,标准的一品大员。结果,1661年洪承畴要退休,顺治让百官商量一下洪承畴的退休待遇,大伙儿商量半天,还是觉得他太丢人,不能给的太高,给了个三等阿达哈哈番,相当于古代的轻车都尉,还是最末一级,官员等级为从三品,连降五个等级。
![]()
不仅退休待遇大幅下降,连死后个人评价都极具羞辱性。乾隆因为当年投降的明朝臣子太多,觉得这帮人虽然帮大清打江山,但是这种人如果评价过高,到时候会导致自己的江山不稳。
当然了,谁喜欢手下都是一帮贪生怕死的叛徒。大伙儿都这么干,谁帮乾隆打仗,谁帮乾隆守江山。想到这一点,乾隆让人给这帮叛徒编了个《贰臣传》,洪承畴在其中名列前茅。乾隆的意思是,这些人虽然有点功劳,但是他们的叛徒行径还是要让大家知道,大伙儿可千万不要学他们。
洪承畴名声臭到了这个地步,于是老百姓也加入骂他的行列。写野史小说的民间作家将他编入《清史演义》,说他当年特别好色,因为贪图孝庄太后的美色因而投降了满清。这事流传甚广,于是有了今天所谓洪承畴是康熙亲爹的谣言。
![]()
这事想起来就怪,如果洪承畴是康熙亲爹,那他就是乾隆的太爷爷,乾隆亲口骂自己的太爷爷是贰臣,是叛徒,这场景,我的乖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