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规划资源局专场。人民网记者 崔新耀摄
人民网天津11月13日电 (记者崔新耀)“‘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天,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规划资源局专场上,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从六方面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天津规划资源领域取得的整体成效。
一是持续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扎实推动“多规合一”改革,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10个涉农区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有序推进各专项规划编制,持续强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指导约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累计审批村庄规划1500余个;围绕“津城”核心区功能定位,建立“街区—地块”分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体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积极搭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在城市更新、资产管理、智慧安保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推动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不断增强要素支撑保障力度。积极推进京津冀重点承接平台规划建设,加强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改革,实施用地用林用海联动审批,“十四五”以来累计审批建设用地项目906个、5714公顷,审核用海项目239宗、7115.54公顷,先后保障京滨城际、津潍高铁、三峡天津南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十四五”以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总量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1%。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截至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
三是夯实筑牢自然资源安全底线。推动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湿地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测绘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科学实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改革完善占补平衡制度,“十四五”以来审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面积同比下降52.9%。严格管控围填海,优化“智慧森林防火监测指挥平台”。层层织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安全网,完成天津市海洋灾害风险普查任务,有效防范应对海洋灾害,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持续提升。
四是全面提升资源集约节约水平。坚持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以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为契机,推行存量与增量土地统筹使用,创新分层供地方式,出台土地复合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等有关政策,推动存量土地“腾笼换鸟”,形成河东区第一机床厂、红桥区水泥设计院等一批辨识度高的标志性成果。“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同比下降46.98%,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5.99%;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6490公顷。
五是一体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科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动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截至目前一级管控区内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6.4%。高质量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蓟州州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下营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湿地等先后纳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积极构建涵盖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等各类保护对象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持续加强对天津独特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的保护传承。
六是持续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实现形式,扎实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稳妥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放活林地经营权、保障林木所有权。对城市国土空间的18个目标,56项要素开展动态监测;全面摸清天津274条河流、21座水库、3.07万个坑塘的水域分布范围和地下水储存量。完成大清河、独流减河等20个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潮白新河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首条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河流,完成三河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天津成为全国首个完成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省市。
陈勇表示,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将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快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和安全高效利用,努力形成一批针对性强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推动“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