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周大爷患糖尿病10年,平时血糖控制得时好时坏。上个月他穿拖鞋出门散步,回来后觉得脚底有点疼,以为是磨到了,没当回事。过了几天,疼得越来越厉害,脚趾还肿了,他才让家人帮忙看,发现脚底有个黄豆大的伤口,已经化脓发黑。
送医后检查,伤口已经引发了糖尿病足,脚趾出现轻度坏死,差点要截肢。医生说,要是他每天检查脚部,发现伤口后及时处理,根本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就是脚部出问题,因为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和血管,脚部感知能力下降,就算有伤口、异物也可能没感觉,很容易从小问题拖成大麻烦,甚至截肢。糖尿病患者每天花5分钟检查脚部,重点看这4个关键部位,就能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严重后果。
![]()
一、趾缝与甲周
该处汗腺密集,易潮湿,真菌感染后角质软化,微小裂隙常被忽视。每日清洗后需用浅色毛巾擦干,若见皮肤浸渍发白、鳞屑或甲缘红肿,提示真菌或细菌双重感染,应即刻就诊。观察趾甲是否增厚、变色、内卷,甲沟轻微压痛也需处理,避免自行深剪,防止逆行感染。
二、足底负重区
第一跖骨头、跟骨及足弓外侧承受最大压力,高血糖环境下胶原交联异常,皮肤增厚同时弹性下降,隐性血肿与深部水疱可在角质层下扩展。检查时坐位屈膝,双手抱足,用眼观结合手触,若局部皮温升高、变硬或出现色素加深,提示深部出血;若于老茧中心发现小黑点,常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需专业削痂减压。
![]()
三、足跟与踝周
足跟脂肪垫萎缩后易形成纵裂,裂口深达真皮层即暴露神经血管,疼痛迟钝者仍可无感觉。踝周骨突与鞋帮长期摩擦,出现暗红色斑片提示早期缺血。每日以拇指环形按压足跟与内外踝,观察是否出现苍白后充血延迟,若时间>3秒,提示微循环障碍,需结合专业评估,及时干预。
四、足背与胫前区
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与胫前皮肤色泽是末梢灌注的直接窗口。每日用食指指腹轻按足背动脉,感知搏动是否存在、是否对称;同时查看胫前区是否出现褐色萎缩斑或毛发脱落。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局部温度持续下降,提示大血管病变进展,需尽快进行血管评估,制定运动与血运重建方案。
![]()
检查完脚后,用温水洗脚,别超过37℃,用手背或手肘试温度,避免烫伤。洗干净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缝,别用力搓揉,避免损伤皮肤。擦干后可以给脚涂一层温和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滋润,减少干裂、脱皮;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袜子,每天换一双,。
糖尿病患者的脚是重点保护对象,每天5分钟检查,就能避免很多严重问题。别觉得麻烦,也别抱有侥幸心理,这4个部位,每天都要仔细看、仔细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找医生,才能让脚一直保持健康,远离糖尿病足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凤英.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脚部护理[N].甘肃科技报,2025-06-09(007). [2]杜春林.手部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1):25-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