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现代后勤)
山沟里的坚守
“山是秃顶山,沟是石头沟,黄土贵如金,吃水贵如油,要想进山去,累死九头牛;狼在山里行,人往沟外走,沟里有条河,流风不流水。”这是太行山区曾传诵的一首关于老翁沟的民谣。1979年,总后某油料仓库第二保管队班长武祥柱带领9名战士进驻老翁沟,从此,这个干旱、风暴、严寒肆虐的山沟有了人的气息,他们用执着与坚定、奋斗与创造,奏响了一曲和谐赞歌。
![]()
老翁沟
刚进沟那阵儿,油库设备刚刚安装,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老翁沟官兵三间破房栖身,睡的是草铺地,两间“干打垒”做饭,吃的是窝窝头。遇上阴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有时他们必须打着雨伞吃饭。一到冬天,在老翁沟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冷中,断了水、停了电的官兵们只好围坐一团,相互取暖入睡。
![]()
铺设油管
刚建库时,老翁沟只有10个人。洞库初装油时一次要进上万吨的油料,老翁沟库区有不少金属罐,每台4000立方米,一节油槽车装60立方米油料,一列火车按50节计算,也不过3000立方米,还装不满一台油罐。面对这艰巨任务,老翁沟官兵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每天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经常是吃住在洞库,饿了啃块馒头,渴了喝口凉水,许多同志因过度疲劳晕倒多次,苏醒后仍然坚持工作。就这样,他们顺利装满了20台油罐。1998年抗洪救灾,仓库领受了上级下达的油料应急保障任务,并决定从老翁沟发出油料,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了保障准备工作,经过3天奋战,发放油料400余吨,受到上级好评。1999年8月,因部分油料到期,需要和地方串换10万吨油料,上级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老翁沟官兵不顾天气炎热,连续奋战两个月,圆满完成任务。串换期间,全队没有休过一个周末,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这次串换任务的完成被上级称赞为“创造了油料收发史上的新纪录”。
![]()
调试设备
老翁沟山高遮挡,信号微弱,电视只能看到一片雪白的“大浪淘沙”,报纸信件往往是三五天甚至半个月才能收到,官兵也常常因为信息闭塞而误事。老翁沟第二任班长韦龙干结婚的时候,由于通信困难,致使未婚妻多次到汽车站迎接,家中多次备齐结婚用品和酒席,可都因为时间对不上未能如愿。无奈之下新娘就与他的妹妹举行了结亲仪式,而在老翁沟里,韦龙干把山桃花当作了新娘,这场简朴而隆重的两地婚礼至今仍留在老翁沟人辛酸而甜蜜的记忆中。而第十任班长雷志国对于初恋的回忆显然只是辛酸而苦涩。女朋友到老翁沟后仅因为手机没信号就与他分手了。
![]()
老翁沟“五种精神”
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他们的前进步伐,一代代的老翁沟人甘于吃亏、乐于吃苦,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任务面前,用艰苦磨砺自身、靠奋斗成长成才,孕育了“以沟为家、以苦为荣、甘愿吃亏、争先创优、从严务真”的老翁沟精神文化品牌。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8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连续13年被原武汉后方基地评为“先进基层单位”,6次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分队”,2001年被原总后勤部授予“模范油料保管队”荣誉称号,党支部被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