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14 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应急指挥部通过电报频道发布通报,确认新罗西斯克 “舍斯哈里斯” 转运综合体油库,遭到基辅政权的无人机攻击,油库本身及周边岸上建筑均出现受损。通报显示,应急和专业救援人员已抵达现场处置,初步核实无人员伤亡,针对无人机的反击行动仍在持续进行。
此前不久,一架无人机击中顿涅茨克一栋居民楼 15 层的墙壁后爆炸,导致该楼 11 至 15 层多套房屋受损,周边至少 3 栋相邻房屋的玻璃被震碎。现场清理时,工作人员发现了具有固定翼无人机特征的碎片,包括发动机部件、蓄电池和带编号的机翼,这些物证也印证了无人机袭击的作案方式。
![]()
新罗西斯克作为俄罗斯在黑海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舍斯哈里斯” 转运综合体油库是当地关键的能源运输设施,此前就曾成为攻击目标。今年 9 月 25 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就曾用无人攻击艇袭击新罗西斯克港的石油装运设施,导致相关设备瘫痪,这些设施每日出口原油约 200 万桶。
随着冬季临近,俄乌双方都加大了对各自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力度,乌克兰方面多次出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战略纵深的炼油厂、发电厂等目标,8 月以来的持续轰炸已导致俄罗斯炼油产能下降近四成,国内成品油供应一度紧张。
此次袭击的发生,本质上是俄乌冲突中无人机作战常态化的体现。冲突爆发后,双方大量使用改装后的自杀式无人机,形成了史无前例的无人机军备竞赛。双方不断提升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自主攻击能力和打击范围,同时也在加紧研发反制手段。乌克兰方面不仅自身改装无人机,还在盟友帮助下配备了高性能部件,甚至使用了原本用于航天计划的特殊电池,以适应战场环境。而俄罗斯则采用 “无人机母机” 等创新方式,将小型攻击无人机投送到更远距离,突破原有航程限制。
有网友表示,无人机作战让冲突不再局限于前线,现在后方的能源设施、民用建筑都成了攻击目标,最受苦的还是普通民众。还有网友说,俄乌双方你来我往的无人机攻击,看起来成本不高,但对基础设施的破坏和民生的影响极大,持续下去只会让双方损失更重。也有网友称,小型无人机正在成为影响战局的重要力量,防御一方的压力越来越大。
俄乌冲突正在从传统的 “炮兵战争” 向 “无人机战争” 过渡,特定时间段内,俄罗斯装备损失中 80% 至 90% 都来自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无人机已经成为改变战场格局的关键装备。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多采用渗透作战和伪装作战模式,通过改造民用车辆搭载无人机深入俄方纵深部署,再利用远程遥控实施打击,同时配合信息战夸大战果,以此打击俄军士气。
乌克兰频繁使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后方目标,有着明确的战略考量。一方面是为了削弱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能力和军工生产潜力,通过打击油库、炼油厂等设施,影响前线的物资保障;另一方面是为了牵制俄军在前线的军事行动,缓解自身面临的战场压力,同时在可能的谈判中积累筹码。而俄罗斯方面虽然在持续反击无人机袭击,但面对隐蔽性强、成本低廉的小型无人机,侦察和拦截难度依然很大,双方的攻防对抗还将持续升级。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让战争的形态发生改变,后方目标不再安全,民生设施屡屡受损,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冲突的延续没有赢家,持续的攻防只会让双方的损失不断扩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