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们中国的英雄部队,志愿军第38军那绝对是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尤其是那“万岁军”的美誉,更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想知道“万岁军”名号的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钢铁劲旅,源远流长
38军的血脉,可追溯到1928年7月那个烽火连天的夏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湘鄂赣大地。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从此在井冈山的红旗指引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
这支部队在长征中担任先锋,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突破层层封锁;在直罗镇战役中勇挫敌军,为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立下汗马功劳。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在平型关战役中给予日军板垣师团重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平型关战役
解放战争的炮火中,这支英雄部队在东北黑土地上迅速发展壮大。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正式成立,这就是38军的前身。在首任司令员万毅、继任司令员李天佑的率领下,一纵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三只虎”之一。
说到38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典之战,天津战役堪称典范。1949年1月,平津战役进入关键阶段。38军承担了天津攻坚战的主攻任务。战前,军长李天佑亲自勘察地形,发现国民党守军依托护城河、碉堡群构筑了坚固防线。时值严冬,护城河结着厚冰,这给攻城部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总攻发起后,38军112师334团尖刀连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率先突破护城河。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在冰面上匍匐前进时,发明了“冰上战术”:用浸湿的棉大衣铺在冰面上增加摩擦力,使后续部队能够快速通过。这个来自战士智慧的土办法,大大加快了突破速度。
进入巷战后,38军采取了“穿墙打洞”的创新战术。战士们不再沿街道推进,而是用炸药和简易工具在相邻房屋的墙壁上开洞,形成一条条室内进攻路线。这样既避开了守军在街道上布置的火力网,又能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侧翼。这个战术后来被总结为“天津战法”,在全军推广。
经过29小时激战,38军与兄弟部队共同攻克天津,歼灭守军13万人。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38军强大的攻坚能力和战术创新能力,为后续的大城市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首战受挫,知耻后勇
1950年10月,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38军在军长梁兴初率领下,作为首批入朝部队奔赴战场。然而,这支在解放战争中叱咤风云的英雄部队,在陌生的朝鲜战场上却遭遇了“水土不服”。
![]()
志愿军入朝作战
第一次战役中,38军奉命向熙川方向穿插,截击南朝鲜军第8师。但因情报有误——误传熙川有美军“黑人团”,加之对敌情判断过于谨慎,部队行动迟缓,导致贻误战机,让本已落入包围圈的敌军溜走。
在志愿军总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彭德怀司令员怒不可遏:“梁兴初,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插不下去?人家说你是虎将,我看是鼠将!老子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敲在每个38军指战员的心上。
梁兴初这个红军时期就以勇猛著称的战将,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他后来回忆说:“那是我军事生涯中最难熬的时刻,比负伤还难受。”但真正的英雄,总是能在挫折中奋起。梁兴初向彭德怀立下军令状:“下次战役见分晓!”
三所里·龙源里——铸就“万岁军”荣光
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场上,38军迎来了雪耻之战。1950年11月下旬,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策略,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引至预定战场。当敌军发现中计急忙南撤时,38军承担了最关键的任务——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切断敌军退路。
11月27日傍晚,38军113师官兵轻装出发。他们要走的路,是地图上直线距离72.5公里的崎岖山路,而他们要追赶的,是全机械化的美军部队。这是一场铁脚板与汽车轮子的生死竞赛!
在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率领下,113师全体官兵开始了这场载入世界军事史册的强行军。战士们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沿着山路一路狂奔。有的战士跑着跑着就累倒了,战友们架起来继续跑;有的鞋底磨穿了,就用布条裹着脚前进;遇到美军飞机侦察,全体就地隐蔽,飞机一走立即继续赶路。最惊险的是,在通过大同江时,江水刺骨,战士们手拉手结成“人链”强行渡江,许多人的棉裤结成了冰筒,每走一步都像刀割一样疼。
11月28日早晨8时,当113师338团先头部队终于抵达三所里时,他们创造了奇迹——比全机械化的美军先到了5分钟!团长朱月清立即下令占领公路两侧高地,刚构筑好简易工事,美军的先头部队就到了。震惊的美军发现退路被截,立即发起疯狂进攻。
与此同时,337团也抢占了龙源里,彻底关死了美军南逃的“闸门”。就这样,38军像一把钢刀,将“联合国军”斩为三段。被围的美军调动了一切力量企图突围,南北两端的敌军最近处相距不足1公里,彼此能看见信号弹,能听到枪声,就是无法会合。
龙源里阻击战打得尤为惨烈。在松骨峰阵地上,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的战士们与美军展开肉搏。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枪托碎了就抡起石头。连长戴如义身负重伤,仍然爬着指挥战斗;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后,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入敌群;战士邢玉堂浑身着火,仍然抱着敌人同归于尽。
![]()
松骨峰战斗
战后,作家魏巍根据这个英雄连队的事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经过两天三夜的浴血奋战,38军顶住了美军上千架次飞机的轰炸、数百辆坦克的冲击,牢牢守住了阵地。此役,38军歼敌1.1万余人,俘获美军3000多人,缴获各种火炮500余门、坦克100余辆、汽车1500余辆,战果之辉煌令整个志愿军司令部为之震动。
捷报传来,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激动不已,亲自起草嘉奖令。在电文结尾,他挥笔添上了那句流传青史的话:“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当电报发到38军军部时,梁兴初这个硬汉流下了热泪,所有的委屈和压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释放。
从此,“万岁军”威名远扬,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部队。1951年,38军政委刘西元回国,毛主席专门接见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打了个大胜仗,听说美军叫你们‘万岁军’了?”刘西元谦虚地回答:“这是彭老总鼓励我们的话。”毛主席笑着说:“你们确实当之无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