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车新势力圈里,“蔚小理”曾是铁三角般的存在——蔚来最早打响高端品牌,理想靠增程式杀出重围,小鹏以科技属性突围,三家不仅在美国、香港成功上市,还长期占据销量榜单头部位置。
但最近这些年,三兄弟出现了很多情况,比如2024年,理想异军突起,远远甩开了小鹏、蔚来。
但也仅过一年,到2025年底,这三兄弟的座次彻底颠倒,上演了一出“风水轮流转”的现实版。
![]()
回看2024年,理想凭借增程式车型的“家庭定位”一路高歌,月销稳定在4、5万辆,而蔚来、小鹏只能徘徊在1、2万辆区间,只有理想的一半。
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蔚小理”的差距已大到“坐不到一张桌子”——理想率先实现盈利,市值超过蔚来和小鹏之和,成为新势力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
可2025年10月的销量数据,又打破了这种格局:小鹏以4.16万辆的月销量登顶,蔚来3.5万辆排第二,理想3.4万辆反而退居第三。
三家销量差距大幅缩小,曾经“断层式领先”的理想,如今和其他两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市值表现也印证了这一反转——小鹏市值涨至260亿美元,反超理想的214亿,蔚来145亿排在最后,形成了“小鹏第一、理想第二、蔚来第三”的新排序。
![]()
这种反转背后,是三家企业各自面临的硬核挑战。理想曾靠增程式技术吃到红利,如今要全面转向纯电市场,从动力系统到用户认知都需要重新建立,挑战不小。
蔚来则一直被盈利问题困扰,换电站投入大、运营成本高,虽然用户口碑不错,但“烧钱换市场”的模式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小鹏虽然暂时领先,但在车型创新和科技属性上也不敢松懈——毕竟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太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后来者反超。
![]()
车圈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蔚小理的排名反转,恰恰说明这个行业的残酷性:今天你靠增程式吃到了红利,明天可能就被纯电技术超越;今天你销量领先,明天可能就被对手用新车型反超。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未必是坏事——竞争越激烈,车企越要拿出更好的产品、更实在的价格。而对于车企来说,只有不断突破自己、应对挑战,才能在这场“马拉松”里不掉队。
现在再看“蔚小理”三兄弟,虽然又坐回了同一张桌子,但各自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车圈,还会有更多反转和变化,但有一点不会变——只有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毕竟,销量不会说谎,市场永远是最公平的裁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