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在前面的科普文章中介绍了普伐他汀的相关安全性特点和用药注意事项,后台的读者朋友们,为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哪个更安全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对于他汀类药物中,两个相对安全性更高的他汀,匹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具体说来到底哪个更为安全呢?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全面对比一下这两个药物。
![]()
肝功能影响
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造成转氨酶升高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停药,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药物性肝损伤。
虽然欧美的相关指南都推荐长期服用他汀期间,无需进行肝功能的常规监测,但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对他汀的药效和副作用都更为敏感,还是建议应该在用药初期和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了解药物是否对肝脏造成了相关影响。
![]()
在各类他汀类药物中,亲水性的普伐他汀和匹伐他汀,都是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他汀,但高剂量用药,也有一定的几率会影响肝功能。
在WOSCOPS研究中,普伐他汀最高日剂量40mg服用5年,发生转氨酶升高的平均几率为1.2%,这个数据看似很高,但安慰剂组的发生率为0.9%,实际上,普伐他汀只是造成了极少数人发生了转氨酶升高超出3倍以上的情况
在LIVALO试验中,匹伐他汀每日服用2mg到4mg的剂量,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的发生率为0.6%到1.0%,另一项Meta分析中也显示,服用匹伐他汀导致肝酶异常升高的发生率不足1%。
因此,总体上来说,这两种他汀在长期服用期间,对肝脏功能的影响都相对较小,发生转氨酶升高的几率也都比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更低,如果服用其他他汀肝脏不耐受,这两种他汀都是可以替代选择之一。
但有一定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一些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如果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时,即使是选择匹伐他汀、普伐他汀这样的相对对肝脏影响较小的他汀,也要注意作好肝功能的监测,尽量减少药物可能带来的肝损伤风险。
肌肉痛发生率
在肌肉痛发生率方面,亲水性的普伐他汀和匹伐他汀,都不容易在肌肉细胞中暴露,其造成肌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
![]()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他汀期间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不良反应时,不应该只考虑药物对肌肉造成了影响,有些情况下还有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如果结合肌酸激酶水平升高10倍以上的情况来看,临床数据显示,普伐他汀虽然发生肌肉痛的不良反应高达1%到3%,但肌酸激酶升高10倍以上的几率却只有千分之一;匹伐他汀同样的肌肉不良反那样发生率超过1%,但横纹肌溶解的发生几率为0%。
总体来看,同样的,在肌肉安全性方面,这两个他汀也都是相对安全性更好的他汀,对于高龄老年人,瘦弱的女性等高风险人群来说,为了增加他汀用药的肌肉耐受性,也可以优先考虑这两个他汀。
血糖影响
在血糖影响方面,匹伐他汀的表现似乎优于普伐他汀。
![]()
多数的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血糖代谢造成不良影响,普伐他汀也不例外,虽然其降脂作用较弱,对血糖影响也相对较小,但相关研究显示,普伐他汀仍然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一项大型Meta分析中显示,普伐他汀中高剂量使用时,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增加约9%左右。
对于匹伐他汀的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对血糖无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匹伐他汀导致糖尿病的风险比为0.99,也就是说匹伐他汀用药,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为安慰剂组的99%,这种影响我们评估为中性,不增加糖尿病风险。
因此,对于担心服用他汀影响血糖的朋友,特别是一些处于糖前期的他汀用药者,匹伐他汀似乎是一种更理想的选择。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
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普伐他汀相比匹伐他汀,更具安全性。
普伐他汀是一种亲水性的他汀,其代谢不经过肝药酶系统,在与环孢素,克拉霉素等强效肝药酶抑制剂合用时,其血药浓度增加不超过2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的几率更低。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报告,普伐他汀发生严重药物相互作用的几率小于0.5%。
![]()
而匹伐他汀虽然不经过肝药酶CYP3A4这个最容易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酶代谢,但它仍然需要经过肝脏CYP2C9和少量的CYP2C8这两个酶代谢,在与环孢素合用时,血药浓度可增加4.6倍,在用红霉素,利托那韦等药物合用时,也会出现血药浓度的显著升高,因此,其发生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的几率要高于普伐他汀。
对于联合多药治疗的患者,特别是需要服用强效的肝药酶抑制剂的患者,在经过评估后,慎重选择普伐他汀,可能是更优化的选择,匹伐他汀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虽然低于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但仍然需要做好监测。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上述的两个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在用药安全性方面都更高,但在降脂强度方面,同样也相对较弱。
如果对比来看,匹伐他汀稍强,而普伐他汀的降脂强度最弱,如果选择这两个他汀的朋友,也应该做好血脂的监测,了解药物的降脂效果如何,如果单用他汀可以控制血脂到达标范围当然最理想,如果降脂强度不够,还是建议要联合其他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等药物来加强血脂控制,这才是我们实现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真正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